"逃跑"将军孙元良:败逃台湾后活到103岁,生下一儿子家喻户晓
"逃跑"将军孙元良:败逃台湾后活到103岁,生下一儿子家喻户晓
在抗日战争那段近代史中,无数前辈们为了国家存亡英勇抗争。然而,在国民党内部,却有一个名叫孙元良的将军,他的一生却多次演绎了"逃跑"的故事,甚至被戏称为"飞将军"。他最终逃到了台湾,过上了优渥的生活,活到了103岁高龄,甚至他的儿子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早年经历
孙元良出生于1904年,出生在成都华阳。尽管清政府当时已岌岌可危,但孙元良的家庭却享受着比别人更为优越的生活,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孙廷荣在满清政府的小职位,虽然微小,却让他们过上了其他人望尘莫及的生活。
孙元良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父亲倾注了一切资源,让他享受最好的生活和教育。人生命运无常,孙廷荣早早离世,留下年幼的孙元良面临着一片未知的未来。
军事生涯
孙元良并非平庸之辈。父亲的教诲让他坚持不懈地学习,1922年,他考入了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两年后,他又获得了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的机会。在这段时光里,他结识了许多名流贤达。
北京大学当时是先进思想的集散地,孙元良在这里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并得到了李大钊等老师的推荐,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后来在国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孙元良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老师的赏识,迅速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自1925年起,孙元良参加了多次东征和平定叛乱的战斗,经历了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位的任命。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他更是荣升为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长,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争议性的"逃跑"生涯
在孙元良的军旅生涯中,确实有一段令人难以称赞的时期。在第一次北伐中,他面对的是当时的军阀孙传芳。在一次夜间行军中,他因过于松懈未能加强警戒,导致被孙传芳的部队突袭。情势危急之际,他并未采取军事布署,而是毅然决定采取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从地道中逃生。
这次逃生虽然让他幸免于难,但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蒋介石虽然舍不得失去这样的人才,仍罢免了他的职务,并让他以留学名义离开,避免舆论风波。
仅一年后,他便回国,再次开启了一系列"逃跑"事件,甚至被戏称为"飞将军"。最令人痛心的是,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他的表现令人扼腕。当时,他担任第八十八师师长,接到保卫上海的命令。他却未将心思用在战略布局上,而是沉湎于享乐之中。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孙元良的行动并没有对蒋介石产生实质性影响。尽管蒋介石本人并不急于守卫上海,但国际形势需要利用上海作为象征性的防线。孙元良对此并不认同,因为他认为面对当时日寇的压力,守城就是死路一条。因此,他成功说服了上级,只留下了一个营守卫,而他自己则率领剩余兵力"逃跑"。
这次逃跑导致了一个惨烈的结果,谢晋元将军率领的那个营八百多人最终壮烈牺牲。或许是经历了两次逃跑的经验,孙元良在守卫南京时又准备着逃跑,但被宋希濂拦下了。
尽管暂时被阻止了逃跑,但孙元良很快又寻找机会逃入难民区。这一次的逃跑却因"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而引起了公愤,众人要求对他进行惩戒。
孙元良利用自己的"聪明"和舆论操纵的手段,成功摆脱了追究,并将所有反对者以死封口。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多次逃脱困境,包括在1948年淮海战役时从解放军手中逃脱,并携带大量财富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晚年生活
尽管在台湾,蒋介石没有再度重用他,但孙元良转而投身房地产业,并开始注重养生。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活到了103岁高龄,而他的儿子更是成为了娱乐圈中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个结局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孙元良的幸运并非只在前半生,而是贯穿了整个人生。在那个充斥战火的年代,活着本就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他却能够安然度过少年时期,并在战场上多次幸运脱险。细细盘点他的幸运,却发现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他人生命的牺牲之上。每一次逃跑,留下的都是他的士兵在背后拼命抵抗。
甚至在让人愤怒的时刻,他还能翻转局面,颠倒是非,最终安然活下来,逃到了台湾。按道理来说,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但他似乎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在台湾,他过着优越的生活,而那些早已长眠于战场的士兵却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这样看来,他的一生注定是充满争议和非议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