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联打赢纳粹德国付出多大代价?二战时期苏联人口损失及其影响

创作时间:
2025-03-09 23:48: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联打赢纳粹德国付出多大代价?二战时期苏联人口损失及其影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3/17/56208405_1144457238.shtml

苏联在二战期间付出了巨大的人口代价,这场战争不仅给苏联带来了超过2000万的军人和平民人员死亡,还导致了长期的人力短缺和性别比例失衡。本文将从战前人口状况、战时人力动员与伤亡、人口损失的后果以及战后影响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苏联在二战期间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一、战前的人口情况

苏联诞生之初就身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及其所带来的瘟疫和饥荒让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人口都呈现负增长。直到30年代,随着局势逐渐稳定,以及一系列保健和医疗措施改善了居民区健康状况,提高了人均寿命,人口终于开始较为稳定的增长。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苏联人口的增长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版图的扩张,例如1940年初人口达到了1.94亿,但如果按1939年9月17日前的版图计量,40年初则应该是1.74亿人。苏联人口的另一个潜在问题是男性比例在下降,由于30年代末一些军事活动和政治风波的影响,39年男性性别比例(47.9%)反而相比沙俄时期(49.8%-49.7%)更低些。当时的人恐怕不会料到,这竟是苏联男性人口比例最后的高峰了。


图注:左图为苏联前十年人口状况,右图为诺门坎战役中的苏军正在清点缴获的日军92式步兵炮

二、战时人力动员与巨大伤亡

1、人力动员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不宣而战,给苏联人民带去了四年的战火和巨大的人员经济损失。苏军在受到德军突袭四个月后就基本失去了现役的主战力量,而持续维持苏军与法西斯的作战力量乃至坚持到最终胜利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苏联成功的人力动员。根据苏联军方的代表人物克里沃舍耶夫统计,二战时期苏联武装力量在战场先后动员了480万现役+2980万后备力量共计约3440万人,相当于苏联的17.7%总人口。法西斯德军曾按自己的动员效率对苏联情况进行估算,在42年就开始多次宣布苏联人力枯竭,然而苏联动员的效率和规模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使其在震惊中走向灭亡。

2、军民伤亡

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带来了超过2000万的军人和平民人员死亡。其中苏联红军的人员伤亡,克里沃舍耶夫所给出的数据显示约有290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战争中军人至少有85.9%的人员死亡、失踪或者受伤、患病,这部分也占了总人口的15.3%左右。考虑到克氏数据主要停留在“现役军人”这一群体,而不是整个苏联红军。许多参与战斗的民兵,游击队、地方防空部队、地方警备队和其他部门的部队等遭受的损失并未纳入其中,因此实际人员损失情况还会更高些。今天的俄罗斯总参谋部已经把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恢复性损失(死亡,失踪)提高到了1267万人。

三、人口损失及其后果

1、人力枯竭

战争初期的失利,使苏军损失了大量技术设备和人员。而当时国防工业由于国土大量流失,还处于转移的途中,恢复生产需要时间。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苏联只能靠大量动员士兵,以有限的装备来拖延和削弱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力量,这种战法虽能让希特勒速战速决的企图破灭,源源不断的人力消耗却也透支着苏联人民的生命力。大量的农业和工业人口都被作为作战力量消耗在前线,后方的劳动力也开始出现缺口。为了解决大规模征兵导致的人力不足问题,苏联动员了大量女性,少年和老人来补充失去大量男性所产生的劳动力缺口。这让女职工在相关部门中的比例急剧上升。正如苏德战争研究学者格兰茨(David M. Glantz)所指出那样,战争中后期苏联红军正面临着和德军一样的严重人力危机,苏军的作战单位处于普遍的缺编状态,指挥官也要开始想方设法避免代价高昂的正面强攻。


图注:随着越来越多男丁奔赴前线,苏联的后方劳动力中女性比例逐渐增高

人力枯竭的问题一直延续到战后,全国居民人数要到1955年初才能回到1940年的水平,而在局部地区恢复到战前水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乌克兰50年代末,拉脱维亚60年代中期,白俄罗斯则到70年代初。大量的人力损失也给战后经济恢复造成了阻碍,有人曾估计苏联普通工人即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12小时,最早也要到1952年才能恢复至1940年的生活水平。虽然按苏联官方说法,战后重建的成果取得了超出预计的胜利,战后第三年工业总产值就追上了战前水平(重工业达到1940年产值118%)。但是农业由于经济发展的顺序是“重、轻、农”以及法西斯德军带来巨大破坏的后遗症等原因,到1950年也依然只有85%的战前总产值。


图注:苏联人口状况,总体人口花了差不多10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


图注:1950年粮食产量也没能到1940年水平。战后农业的建设状况相比工业成果就显得有些发展不平衡。

2、战后性别比失衡

战争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大量的男丁损失让女性所占的人口比例提高了。战争期间在苏联红军中服役的女性军人约100多万(战时苏联女性军人简介见附录),而构成苏联红军的主体是另外约3300多万的男性军人。这说明将近35%的男性人口在军队中服役,也意味着苏军在战争中的2900多万人伤亡主要是由男性承担。有统计显示,在当时50岁前被打死或者因伤致死的人中,男性约是女性的三倍多。最终,到了1950年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3.9%,小于1940年的47.9%。虽然后来男性新生儿自然出率相对高,开始逐渐拉平性别比,但时至今日俄罗斯,男性比例依然没能恢复到战前水平。


图注:苏联性别比状况,即便今日俄罗斯男性年轻人已经超过女性,总体的性别比依然没能回到1940年初的水平。

四、后 记

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遭到失利,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以大量的人力消耗艰难的抵挡住了法西斯德军的进攻。在这段苦涩的岁月中,苏联红军培养了有才干的指挥员,定制了合理的编制,制造了有效的武器并发展了可行的战术。最终随着时间推移,双方作战力量的差距此消彼长,广大苏联军民在承受了对德战争的绝大部分压力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成为了击碎法西斯脊梁的关键因素,并为其毁灭敲响了丧钟。

战后苏联却某种程度上被卫国战争的胜利束缚住了,法西斯德军在俄罗斯大地上肆无忌惮的破坏在整整一代苏联人民心里留下了惨痛的集体记忆。即便意识到不限制军事力量扩大将会带来不利的政治影响和预算压力,苏联领导人依然在捍卫胜利果实和预防外敌入侵的决心下选择将大量宝贵的资源投入到国防建设中,最终浩大的军费和对外干涉成为了发展过程中额外的负担,并最终促使了其经济的崩溃。


图注:来源克里沃舍耶夫编写《解密伟大卫国战争、关于损失的书,最新研究版本》(莫斯科,韦切出版社2009年)第69页

附录:战火中的苏联女军人

由于战时人力的巨大消耗迫使苏联女性在战争中必须更积极的发挥作用。莫斯科战役前夕,斯大林就要求空军组建三个航空兵团,以便充分使用女飞行技术干部。这些团全体指战员都是女性,她们后来在整个战争中屡创佳绩,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42年春季,人力短缺的问题已经浮上水面,斯大林指示国防委员会和国防人民委员部征集女性代替非战斗兵种的男性,以使用这些男性充实作战方面军的战斗兵种。多次类似动员下,大量女性穿上军装成为军人,以此腾出男性军人补充入前线部队。俄罗斯官方资料称,战时共有49万名女战士和8万名女军官加入在苏联红军和红海军服役,1945年1月1日上述服役女军人有463503名。其中约30万女军人在地方防空部队服役,还有超过15万女性在担任后勤,空军和通讯兵的非战斗岗位,较少数人参加航空兵,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有些还担任战斗岗位。还另有约50万名女军人在医疗机构担任护士,医疗助理和卫生护理员等岗位。包括这些辅助人员在内,整个战争期间可能有超过100万名女性身穿军装为她们的祖国服务。


图注:苏联红军在战争中诞生一大批女英雄,应当肯定女性军人为战争胜利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苏德战争史》[美]戴维·M·格兰斯 赵国星&赵玮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军队》[美]戴维·M·格兰斯 孙勃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苏联人口七十年》[苏]Л.Л.雷巴科夫斯基 商务印书馆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樊亢主编 王存金著 北京出版社

《苏联经济史》[苏]B·T·琼图洛夫 郑彪等译 吉林大学出版社

《胜利的保证:兵员动员与二战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江雨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1年10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