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蛤蜊:从餐桌到生态的全方位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蛤蜊:从餐桌到生态的全方位解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lobalbaike.com/15802/

蛤蜊是一种常见的双壳类贝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它们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药用、农业和工业等多种价值。本文将从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养殖技术、主要价值以及相关文化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这种美味的海鲜食材。

形态特征

蛤蜊贝壳两边同等大小,呈三角卵圆形或卵圆形,内面呈珍珠光泽;蛤蜊贝壳比较薄,且具有壳皮;壳面光滑或有同心生长纹,壳内缘平而尖锐;壳顶大都突出、前倾;壳顶边缘有一个外韧带,以及一个韧带槽,中间则是内韧带;铰合部左壳有一枚裂开的主齿,呈倒“V”形,顶端一般是愈合状态,主齿的后分支是1个副片;右壳主齿一般是分开着的;左右壳都有侧齿,左壳单枚,右壳双枚;外套窦通常深,圆或有角,水管长,末端愈合。如下图蛤蜊科左壳内部模式图所示。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蛤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沿海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北美西海岸、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朝鲜、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分布最多。

中国分布

蛤蜊在中国的山东、辽宁、福建、浙江、江苏、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几乎都有分布,其中四角蛤蜊和中国蛤蜊在辽宁和山东分布最多;而西施舌则在广东和福建分布最多。

栖息环境

蛤蜊大多生活在水质清澈、潮流畅通的潮间带的中、低潮区及浅海泥沙滩中;其大多数种类栖息地底质以砂质和泥砂质为主,仅有尖蛤蜊属(Oxyperas)中的雀斑马珂蛤(O.lentiqinosa)和布氏尖蛤蜊(O.bernardi)这两个种是以碎贝壳和砂质底质为主。它们经常在水底匍匐爬行,或栖息在细沙的底质环境中,靠其发达的足部挖掘泥沙,并把整个身体埋于沙底栖息生活。如四角蛤蜊的埋栖深度为510厘米,因受其生活习性的影响,腮腔中存有较多泥沙。其适应的水温是035摄氏度,适宜生长的温度是830摄氏度,最适宜的生长水温是1830摄氏度;适应的盐度是0.5%3.5%,适宜生长的盐度是1.7%2.9%,最适宜的盐度是2%~2.5%左右。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蛤蜊科贝类中的中国蛤蜊存在“跑滩”现象。原因有两点:其一,“发海”时,大浪掀起滩涂表层,将泥沙和中国蛤蜊卷到潮水中,中国蛤蜊随水流漂到其他地方落滩生长;其二,在大潮汛期间,中国蛤蜊会随涨潮流漂移到另一处栖息地落滩生长。

觅食行为

蛤蜊的觅食方式是被动的滤食,只要颗粒大小适宜便可摄食,其主要以圆筛藻、菱形藻、舟形藻和小球藻等浮游生物及底栖单细胞藻类为食,除此之外,它们还摄食双壳类D形幼贝、无节幼体、桡足类、无脊椎动物卵子和大量有机碎屑等。又因为藻类有较大的季节性变化和地区性差异,因而在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区,其食料组成也不同。

生长繁殖

蛤蜊科贝类3龄前个体生长速度较快,12龄生长最快,3龄后生长缓慢,如1龄西施舌月平均体长增长4.05毫米,2龄为2.31毫米,3龄为1.83毫米;中国蛤蜊1龄个体壳长在3厘米左右,2龄为45厘米,3龄为5厘米以上;而四角蛤蜊较中国蛤蜊小,1龄个体壳长近2厘米,2龄增至3~3.5厘米,3龄接近4厘米。

蛤蜊科贝类多为雌雄异体,少数存在雌雄同体。如:四角蛤蜊为雌雄异体;而中国蛤蜊和西施舌为雌雄异体,个别个体有雌雄同体现象。蛤蜊科贝类的性成熟年龄基本为1龄。

依据蛤蜊科贝类生殖腺发育程度基本可分为4~6个时期,如鸭绿江口的中国蛤蜊周年生殖腺组织,全年只有1个繁殖周期,其性腺发育可分为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而山东沿海的中国蛤蜊周年生殖腺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休止期、形成期、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和耗尽期。

繁殖季节则因不同种类而异,蛤蜊科贝类一般有12个繁殖季节,而四角蛤蜊的繁殖季节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其每年繁殖23次,第一次繁殖的时间为:辽宁5月9月,山东4月6月,江苏3月6月,广东2月3月;中国蛤蜊繁殖期为68月,产卵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施舌其繁殖期在47月,盛期为5~6月。

蛤蜊科贝类的卵为沉性卵,其怀卵量与个体大小、年龄密切相关。如中国蛤蜊壳长在4.5厘米成熟雌性个体,一次产卵量在196x10⁴粒左右;壳长9.113.2厘米的西施舌个体绝对平均产卵量317x10⁴476x10⁴粒,由此可见蛤蜊科贝类的怀卵量差异悬殊。

蛤蜊科贝类一般可以分为幼虫期、稚贝期、幼贝期和成贝期4个生长阶段。幼虫期包括受精卵、担轮幼虫期、D形面盘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分初期、中期、后期)和匍匐幼虫期。蛤蜊科贝类的卵大多呈球形,不同种类卵径和精子全长不同,受精后出现第一极体、第二极体,细胞经6次分裂后进入桑葚期、囊胚期、担轮幼虫受精后18~24小时进入D形幼虫阶段。蛤蜊科贝类从壳顶幼虫后期出现眼点,稚贝眼点开始退化至消失。如西施舌和中国蛤蜊的稚贝双水管一出现,即形成结构完善的三孔型:足孔、出水孔和人水孔。除生殖器官外,幼贝的其它器官与成贝的相似,壳长约5毫米以上,内部器官结构完善,生殖系统及生殖腺逐渐形成至成熟,变为成贝。

养殖技术

四角蛤蜊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

选择2龄以上、壳长3厘米以上、每只体重15克以上的四角蛤蜊在池塘进行养殖和培育;等四角蛤蜊亲贝性成熟后给予24摄氏度升温刺激或待其自然产卵受精;对初期面盘幼贝混合投喂新鲜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而壳顶幼贝还可加喂小球藻等新鲜单胞藻。最终可培育出3000万只壳长0.81.2厘米四角蛤蜊幼贝。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

选择来自黄海北部自然海区、壳长4.3~4.8厘米、平均体重为22克、雌雄比例约为1:1的中国蛤蜊亲贝在沉淀池进行养殖和培育;对中国蛤蜊投喂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新月菱形藻等单细胞藻类。最终可获得1.3亿粒、平均壳长为1.3毫米的幼贝。

西施舌苗种培育技术

选择在培苗池进行西施舌苗种的养殖和培育;选择来自长乐漳港地区天然海域的西施舌亲贝进行人工催产,孵出的受精卵用500目网布过滤收集后转移到孵化池培育,经18~23小时培育并发育到D形幼贝;单一或混合投喂幼贝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最终可培育出377万粒、平均壳长为7.29毫米的西施舌幼贝。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蛤蜊肉质鲜美、出肉率高。除此之外,蛤蜊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且脂肪含量较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蛤蜊肽对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中医里的蛤蜊粉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碳酸钙等,性味咸寒,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散结等功能,常用来炮制阿胶;蛤蜊还具有某些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栓形成、抗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硬化、抗衰老、防病抗癌和促进人体健康等功效,如老年人擦蛤蜊油可以防治老年斑;中国蛤蜊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农业价值

蛤蜊可以作为农田肥料或动物饲料,可以拿来喂猪、鸭、鱼、虾等,也可以饲养淡水鱼类;此外,蛤蜊养殖区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光旅游景点,供游客游玩观光品尝,从而由“单一养殖向养殖、观光、休闲”多业态转移,进而提高蛤蜊养殖业综合效益,增强蛤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业价值

蛤蜊的贝壳是烧石灰的良好原料,中国东南沿海各地有许多贝壳烧灰窑,可以作为建筑用石灰的一部分来源;蛤蜊壳生物填料可以有效提高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和抑烟性能;蛤蜊壳颗粒可以吸附污水中的磷。

相关文化

红岛蛤蜊节

提到蛤蜊,就不得不提到红岛的蛤蜊节。红岛地处胶州湾东北部,由于其周边海域水质优良、微生物丰富并拥有特殊的泥质滩涂,因此比较适宜蛤蜊生长繁殖;因红岛盛产皮薄、肉嫩、味道鲜美的高品质蛤蜊,从而获得“蛤蜊之乡”的美誉。红岛蛤蜊节内容丰富,其节日活动有:看海岛风光、观海岛民俗、吃海鲜美食、体验渔家生活、参与休闲娱乐、举行经贸洽谈、挖蛤蜊大赛等等,每次举办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品尝游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