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总复习中的应用与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总复习中的应用与实践

引用
1
来源
1.
https://3g.yjbys.com/biyelunwen/fanwen/lishixue/386432.html

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总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图示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因此近几年来,我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了图示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叙述如下:

  1. 高度的浓缩性,使知识由繁杂变简明。这种浓缩,是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教材做的高度综合,能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整体框架,掌握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运动脉络,并有助于排除无效信息干扰,在理解基础上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它非常清晰反映了这段历史发展线索,通过这张表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中共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前因后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1. 完整的系统性,使知识由零散变系统,由全面变立体。经系统化的知识已不是一般的数量堆积,而是带有新的质,能激发人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手段的应用。

此表把散见在课本各章节的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要赋役制度集中在一起,不仅使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方便于记忆,同时还便于了解中国赋役制度发展的主要脉络——即人头税逐步减少至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可把古今中外的赋役制度一起列进表内,知识就更系统,立体感也更强了,达到了速成教学之目的。

  1. 简明的直观性,使知识由呆板变活跃,由枯燥变有趣。直观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加大了信息刺激的强度,使知识深深印入学生脑际而不易遗忘,同时图示的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复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时,边讲边勾划出一幅统一战线形成过程图,把此较呆板的内容用一幅完整、简单明了、直观性强的图表表述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理解。

  1. 较强的思维开放性,使求知由单方向变多方位,由单一思维变多项思维。这就是经适度重组教材,使知识结构更加趋合理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以引导学生在集中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进取开拓精神和从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一览表,不仅使学生对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一目了然,我们还可以提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如三大宗教为什么都发源于亚洲?三大宗教的教义有何相似之处?为什么都最终发展成世界性宗教?等等。扩大了这一览表的思维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 可行的实践性,使学生的眼、口、手、脑一齐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可以发展智慧、锻炼思维,又可以培养分析、综合、创造能力及开拓精神,而这些要素都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因此,教师可布置一些图表让同学自己去编。如:古今中外重大变法运动比较表,两次世界大战简表、中国和世界之最对照表等等。通过自己制表,不仅上述所提到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自己动手也容易使知识深深印入学生脑际而不易遗忘,提高了学习效果。

应用图示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图示教学法强调浓缩性、简明性,因而对课本基础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高考试卷中的客观题(选择、填空)部分大量考的内容是:地点、时间、人物、典章制度等等详细的知识点,因此利用图示教学法进行复习时,不能丢开课本,最好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 图示教学法大量是将同一类别的历史现象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以方框表格的形式把历史现象的各种属性分项排列起来,使人清楚看出同类历史事件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差别,通过分析综合得出事物的共同本质,从而上升为历史概念,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果滥用,会影响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和历史基本结构。此外,由于图示结构简单,长期单一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感知上的迟钝和疲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应辅之以适当的课堂练习,从多角度、多侧面补充图示法所不能包涵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另外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也解决了感知上疲劳问题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 近几年来国家考试中心,对高考历史科内容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增加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比重,并在这两种题中注重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懂得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历史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共性和个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继承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关系,进而去分析、解释历史(现象)事件。显而易见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图示教学法所能胜任的。例如从表三可以清楚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但对中共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在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观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正确地制定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这一系列活动是图表所反映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所需要的辨证法观点结合教材或图表进行讲解。

以上是我在授课时采取图示教学法的一些做法,其效果极为显著,采用图示教学法前后的学生成绩比较,可看出图示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成绩有明显成效,在未采用图示教学法前,我所带92届高三文科班学生高考历史平均分为62.98分,在省首批办好的17所中学中排名第八,比全省最高成绩的莆田一中差3.61分。93年开始我采用了图示教学法教学,经过近一年实践,在93年省首次历史科会考中,我校历史优秀率达82.95%,名列全省中学榜首,我所任教的二个班学生平均优秀率85.23%,超过校平均优秀率2.3%。94届我校历史高考成绩取得较大飞跃,平均分93.34分(150分制),名列省首批办好的17所重点中学第二名,我所任教的班成绩94.5分,超过年段平均分,与全省第一名福一中仅差1分,这一成绩改变了历史科成绩近几年徘徊不前的状态。

本文原文来自yjbys.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