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rcGIS教程: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rcGIS教程: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469245/article/details/145541618

案例背景

水源涵养功能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通过植被、土壤、地形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存与调节,从而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改善水质并缓解洪旱灾害的能力。系统开展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指导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城市水资源管理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具有深远意义。本案例主要采用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的评价方法,详细介绍在ArcGIS软件中如何实现。

基础数据

  • 研究区降雨记录:【…\降雨记录.xls】
  • 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各生态系统类型平均地表径流系数.xls】
  • 生态系统名称:【…\生态系统名称.shp】
  • 用地类型:【…\用地类型.shp】
  • 年均蒸散发量:【…\年均蒸散发量.tif】

主要任务

通过计算区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以及蒸散发量,计算水源涵养量。并基于空间区位信息划定重点保护区位置和范围。

评价方法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具体参照2020年1月的“双评价”《指南》。其中指出,通过降雨量减去蒸散发量和地表径流量得到水源涵养量,以此评价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降雨量较大、蒸散发量及地表径流量较小的区域,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森林、灌木、耕地和湿地生态系统质量较高的区域由于地表径流量小,水源涵养功能相对较高。

水源涵养量公式可总结为:

水源涵养量 = 降雨量 § - 蒸散发量 (ET) - 地表径流量 ®

其中,降雨量§和蒸散发量(ET)根据实测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求得。

地表径流量 ® 通过公式计算求得:

地表径流量 ® = 降雨量§ × α

其中,α为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按地表生态系统类型计算,各生态系统类型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如表所示。

根据评价方法,本实验分解为四个主要环节。首先通过空间差值求得区域降雨量;然后按照计算公式

水源涵养量 = 降雨量 § - 蒸散发量(ET) - 降雨量 §× α

得到水源涵养量;接着将水源涵养量按照分级阈值表分为3级,得到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最后利用距城镇和村庄距离,确定保护等级。

将累积水源涵养量占水源涵养量总量比例的50%与80%所对应的栅格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分级的分界点,经测算为归一化后的水源涵养量的78%和68%,将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分为3级,即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

主要步骤

1. 计算各站点年均降雨量:

根据降雨数据,计算区域内各站点年均降雨量,站点编号与位置见excel文件中各对应字段。利用【融合】工具,或是excel中的统计功能,计算各站点年平均降水量。年均降水量数据计算方法为:(每年各月降水量总和)/参与计算的年份数)

将计算好的年均降雨量通过添加xy数据导入arcmap,另存为【…\年均降水量.shp】

2. 插值生成区域降水栅格:

通过插值法获取区域内年均降雨栅格数据,插值方法可尝试克里金法和IDW法,选择合适结果,保存为【…\年均降雨量.tif】

3. 获取区域径流系数

利用join功能,将生态系统对应径流系数挂接至【生态系统名称.shp】,并另存【生态系统名称_径流系数.shp】。

将【生态系统名称_径流系数.shp】通过空间挂接工具挂至【用地类型.shp】中,形成【…\生态系统空间分布.shp】。

4. 径流系数转栅格

将【…\生态系统空间分布.shp】转为栅格数据,数据值选择【径流系数】,生成栅格【…\径流系数.tif】

5. 计算水源涵养量

利用栅格计算器,基于公式:水源涵养量=降雨量 §- 蒸散发量 (ET) - 地表径流量 ®

对水源涵养量进行计算,其中 地表径流量 = 地表径流系数×年均降雨量

生成【…\水源涵养量.tif】

6. 计算归一化水源涵养量

因子归一化是使用最大值和最小值将数据归一化到0~1之间。根据公式:

int((水源涵养量/水源涵养量最大值)*100)

即可将该水源涵养量数值归一化至0~100之间,其中int是取整函数,可将结果数值保留为整数。

利用栅格计算器,根据上述公式将水源涵养量进行归一化。其中水源涵养量的最大值根据栅格生成的取值结果自行确定。保存为【…\水源涵养量归一.tif】

7. 基于归一化水源涵养量分类:

基于累积测算,确定水源涵养量归一后的结果中,78和68为分界阈值点。利用重分类工具,将其分类为极重要、重要和一般3类。

8. 根据空间区位确定保护等级

基于【…\生态系统空间分布.shp】,提取其中建设用地图斑,保存为【…\区域建设用地.shp】。建设用地类型可以参考生态系统类型径流系数分类表中的【生态系统类型1】,其中风景、道路、城市和采矿可以划分为建设用地。

将【…\区域建设用地.shp】转换为栅格数据,保存为【…\区域建设用地.tif】。

通过【欧氏距离】工具,计算区域内距建设用地的距离位置,保存为【…\建设用地距离.tif】

利用栅格计算器,寻找距村庄距离小于200m,且水源涵养为极重要和重要两类区域,提取为【…\重点保护区.tif】。

将栅格转为矢量,获取【重点保护区边界线.shp】。

结语

以上就是如何使用ArcGIS开展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详细说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