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稿多投” 想瞒天过海?期刊编辑:别自欺欺人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稿多投” 想瞒天过海?期刊编辑:别自欺欺人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PI9HMA105564ESL.html

在学术界,“一稿多投”一直被视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行为越来越难以隐藏,一旦被发现,将给作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将从技术、机制和后果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一稿多投”的风险。

查重技术太牛,“一稿多投”秒现原形

现在学术出版技术那叫一个发达,期刊编辑部可不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大多数期刊都接入了超厉害的查重系统,像 Crossref、iThenticate 这些。它们可不只能查查文字重复率,图表、数据,甚至实验设计有没有被重复使用,都能精准识别。

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有位作者把一篇论文投给了 A 期刊,没过多久,又稍微改了改投给了 B 期刊。虽说两篇论文标题和部分内容不太一样,但 B 期刊编辑用查重系统一比对,发现核心数据和图表高度相似,妥妥的一稿多投。最后这篇论文直接被拒,作者也遭了殃。所以,可别小瞧这些技术,靠侥幸 “一稿多投”,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期刊编辑悄悄组了 “联盟”,信息全互通

很多人以为期刊之间互不相干,各自为政。错啦!如今,好多期刊编辑部都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还搞了学术期刊联盟平台。编辑们在上面能实时查到某篇论文的投稿状态。

有位资深编辑透露,他们每个月都会收到其他期刊通报的 “一稿多投” 案例。一旦确认,那处理起来毫不留情,直接退稿,作者还会被列入黑名单,这个黑名单信息还会通报给合作期刊。这意味着啥?以后作者再投稿,大概率会被 “秒拒”。投稿前可得多掂量掂量,这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大。

“一稿多投” 被抓包,代价超乎想象

要是 “一稿多投” 被发现,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 留下学术污点:这种行为会被记入学术诚信档案,以后评职称、申报项目、找工作,人家一查档案,这黑历史就暴露了,处处受限。
  • 登上期刊黑名单:被列入黑名单后,很多期刊都会联合抵制,投稿成功的希望基本就破灭了,投稿难度直线上升。
  • 声誉严重受损:学术圈其实很小,消息传得飞快。一旦 “一稿多投” 被曝光,个人声誉一落千丈,连所在的机构都会受到影响。

之前就有个高校教师,因为 “一稿多投” 被期刊通报,当年的职称晋升直接没了希望,正在申请的科研项目资格也被取消,多年的努力打了水漂。

其实,与其冒险 “一稿多投”,不如实实在在提升论文质量:

  • 选准合适期刊: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和水平,精准匹配目标期刊,这样投稿命中率才高。
  • 认真修改打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仔仔细细修改论文,提升学术价值,让论文更出彩。
  • 严格遵守规则:投稿前务必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避免因为格式、流程这些小问题被退稿。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任何学术不端行为都藏不住。“一稿多投” 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践踏,更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大家千万别心存侥幸,脚踏实地写高质量论文,才能在学术界站稳脚跟。记住,学术之路,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别让一时的贪心毁了多年的心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