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排便时的小异常,竟是癌症征兆!体检时别放弃这项检查

创作时间:
2025-03-13 01:20: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排便时的小异常,竟是癌症征兆!体检时别放弃这项检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12/08/SF1304229225755dee8df140bdb310e5.html

近日,一则关于“女子听到朋友患肠癌一查自己也有”的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高达1亿。60岁的朱阿姨在得知好友患肠癌后,注意到自己大便稀烂、偶有带血,遂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患有早期肠癌。这一案例引发了公众对肠癌早期症状的关注。

肠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但若能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治愈率可达90%以上。因此,定期体检中的肛门指检和大便潜血检查尤为重要。

早期肠癌的警示信号

朱阿姨的案例显示,大便稀烂、偶有带血可能是早期肠癌的征兆。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发现其乙状结肠有两枚扁平息肉,结肠肝曲部位有一无蒂息肉。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团队手术治疗后,朱阿姨病情得到控制。


图/视觉中国

肠癌早诊早治的关键

肠癌常常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戴伟钢副主任医师介绍,肠息肉总体癌变率在0.2%至5.0%之间。早期肠镜筛查能及时发现息肉并处理,有效遏制其恶变。

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目前,国内指南将以下人群列为肠癌高危人群:

  1. 一级亲属有肠癌疾病史
  2. 本人有癌症史
  3.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 慢性便秘(近2年来每年便秘在2个月以上)
  • 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 黏液血便
  • 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对本人造成较大精神创伤)
  •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 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肠镜检查的建议

戴伟钢建议,40岁以后无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都应进行肠镜筛查。对于高危人群,筛查应提前进行:

  1. 若有两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或一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小于60岁),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早确诊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2. 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
  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从20岁至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2年一次,4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迟应在症状出现8年后接受肠镜筛查,并接受全结肠多部位活检。

肛门指检的重要性

年底是体检高峰期,其中肛门指检常因尴尬而被忽视。但这项检查对筛查肛肠疾病至关重要,近半数肠癌可通过指检发现异常。痔疮、息肉、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乳头瘤、肛窦炎、宫颈肿瘤、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等疾病,也可通过此方法检查出来。

便血的多种原因

便血并不一定意味着肠癌,其他可能原因包括:

  • 痔疮:便后点滴状或喷射性出血,血呈鲜红色,一般不痛且量较少。
  • 肛周脓肿:先痛后出血,血多为脓血,疼痛与排便无关。
  • 肛裂:排便时少量鲜红色血,伴有剧烈疼痛。
  • 药物作用:服用抗凝药或活血化瘀中药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 肠癌:出血量较少,为暗红色,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消瘦等症状。

远离肠癌的日常预防

除了定期筛查,健康人群还应注意:

  1. 饮食健康:摄入高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选择低脂肪和低盐饮食。
  2. 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3. 积极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4. 控制酒烟:限制饮酒量或戒酒,尽早戒烟。

本文整合自广州日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健康有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