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黄焖鸡天塌了!
一夜之间,黄焖鸡天塌了!
民以食为天,忙碌的工作节奏让广大打工族常常无暇顾及饮食,外卖便成了解决温饱的首选。
中午吃什么?
这个终极难题,在黄焖鸡米饭席卷全国后似乎有了统一的标准答案。
20多元一份的套餐,热腾腾的汤汁裹着鸡肉,配上一碗米饭,曾是无数人心中的“性价比之选”。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这家曾经被誉为“中国餐饮品牌成功典范”的连锁企业,却在“315”前夕,因剩菜回收、变质食材、无证上岗等乱象暴雷而冲上热搜。
从后厨暗流到舆情海啸
2025年3月12日新京报的暗访视频,揭开了中国最大黄焖鸡帝国的溃败切口:在郑州、商丘等地的多家门店均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是剩菜回收。顾客食用后的剩菜被店员回收清洗,挑出香菇、鸡肉等食材二次加工后售卖。店员称香菇可以反复用,剩汤凝固后加热也可继续使用。
●图源:新京报
然后是变质食材的处理:隔夜发黑的牛肉,在添加色素(如焦糖色)后掩盖变质痕迹,冒充新鲜肉;发酸的土豆、香菇,店员仅要求“多泡泡、洗两洗”仍可使用。
●图源:新京报
卫生隐患重重,从曝光视频可以看到,员工大部分是徒手接触食材、厨房内的生肉也都是随意堆放在垃圾桶或地面,没有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厨具与环境卫生差,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放。
另外,多家涉事门店招聘时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可以直接参与食品加工。
更为讽刺的是,当卧底人员担心违规操作客人吃出问题时,店员态度漠然表示:
吃出问题都是饭店的事,跟干活的没关系,他们让怎么做就怎么做,顾客要找也是找老板的麻烦。
●图源:新京报
事情被曝光后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导致众多消费者对黄焖鸡这个品类信任崩塌,愤怒又失望地表示:再也不敢吃黄焖鸡了。
而杨铭宇总部的反应堪称“闪电公关”,迅速开通了微博账户,发表致歉信。
●图源:微博@杨铭宇黄焖鸡总部
承认管理漏洞,并宣布:永久关停涉事门店(郑州二七万达店、康复前街店、商丘万鼎广场店);承诺全国门店排查,加强食材储存、加工流程监管;全员培训;设立24小时投诉专线,公开整改进展。
然而,知情的网友们并不买账,质疑的声浪反而更高:“去年吃出老鼠,今年回收剩菜,道歉信都能出连载了吧!”
多次食安危机,品牌屡教不改
查阅历史消息才发现,这并非是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首次翻车。
2024年7月,成都一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门店被消费者投诉,称外卖中混入了一只“炖烂的死老鼠”。
当时涉事门店被停业整顿,并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
2024年9月,郑州某公司集体订购了51份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超过20名员工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其中6人住院并被诊断为食物中毒。
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后,对涉事门店的食材进行了封存和检验。尽管送检的留样黄焖鸡中未检测出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但疾控部门也介入了调查。
●图源:微博
品牌方在面对这些事件时,都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表达了歉意和整改的决心。
然而,每次危机公关都是“关店+道歉”的套路,整改措施流于表面。
根据《食品安全法》,总部需对加盟店承担连带责任,但此前多家门店仅被罚款数千元,也难起震慑作用,此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守。
据天眼查显示,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背后公司——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含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由法定代表人杨晓路全资持股。
该公司对外投资了3家公司,其中山东铭和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杨铭宇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处于存续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门店曾经被罚,比如平度市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店、青田县杨铭宇黄焖鸡小吃店等。
●图源:微博@新浪热点
此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再度暴雷,呈现出了从地方小吃到全国连锁品牌的快速崛起,与后续因管理失控引发的信任危机。
同时产生了消极的行业连锁影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持续暴跌,把黄焖鸡列入“外卖高风险品类”,与麻辣烫、盖浇饭等并列。
“杨铭宇”的失控之路
2011年,杨晓路(品牌创始人)改良了传统黄焖鸡配方,将其简化为快餐形式,成立“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品牌,并以儿子“杨铭宇”命名。
2012年,品牌开放加盟模式,初期加盟费仅需2万元+5000元保证金,低门槛策略吸引了大量加盟商。
凭借着标准化酱料包和“有肉有菜有饭”的定位,该品牌迅速风靡全国,2014年成为现象级国民快餐。
到2021年,全国门店数突破6000家,覆盖超500个城市,并拓展至美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图源:杨铭宇黄焖鸡饭官网
此阶段为黄焖鸡品类整体爆发期,2018年全国新增相关企业超7500家。
然而,疯狂扩张却导致了加盟店的管理脱节。
总部虽然宣称“统一配送食材”,但暗访发现门店可自行采购辅料,直接导致变质食材流入后厨,且门店可随意上架非品牌菜品;
低门槛吸引投机者后,总部缺乏有效监管,形成了“贴牌式连锁”,加盟模式弊端日渐明显;
总部规定的每月“突击检查”沦为口号,暗访期间未见任何巡查人员,加盟店员工无健康证上岗成常态。
●图源:杨铭宇黄焖鸡饭官网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和频发,也导致了该品牌的形象崩坏和市场萎缩。
在消费者普遍反感“科技与狠活”的前提下,其门店数量从2021年的峰值6000余家,已经骤降至2025年的2518家,4年关店超3000家。
相关数据显示,黑猫投诉平台已累计132条投诉,涉及异物、变质等问题。
“杨铭宇”的困境是中式快餐行业的缩影,在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不断被新兴快餐品牌所挤压。
更深层的矛盾则指向了“廉价快餐的生存悖论”:消费者需要性价比,但在成本压力下,商家不得不在食材、人工、房租之间走钢丝。
通过回收剩菜再降15%成本,便暴露了行业的普遍困境:消费者要便宜,市场要利润,安全成了最先被牺牲的选项。
这是市场实情,但不能成为企业毒害消费者的理由。
目前一部分人转向自带午饭,更多人则表示,宁可多花10块,也要吃现炒小馆。
总之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黄焖鸡米饭已经彻底死去。
还有未来吗?
网上很多外卖小哥都分享了“最不能点的外卖”,其中“黄焖鸡”为高频词汇,由此可见大量黄焖鸡米饭外卖的卫生情况堪忧。
此次事件揭露了连锁餐饮加盟体系的深层矛盾:品牌方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忽视品控根基,监管部门对加盟模式的复杂利益链监管乏力。
杨铭宇黄焖鸡饭的跌落警示着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底线失守,必将反噬品牌价值。
窄门餐眼显示,当前品牌仍以2518家门店位居连锁快餐品类第一,但消费者信任度处于持续下滑中。
毕竟打工人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
创始人杨晓路曾强调“食品安全是生命线”,但实际执行却与宣传严重背离。
该品牌能否通过供应链重塑、加盟体系改革、技术赋能监管等措施挽回颓势重生,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