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开馆周年之际,四川报业博物馆获多位媒体同仁点赞

创作时间:
2025-03-14 11:54: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开馆周年之际,四川报业博物馆获多位媒体同仁点赞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jrtzb.com.cn/m/346yw/202502/82906422.html

一年前的今天,四川报业博物馆在成都市锦江文化街区正式开馆。如今,这座闹市中的“报”款博物馆已接待了3万多名观众,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地。2月22日上午,第十五届四川省青联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委员来到这里参观调研,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媒体从业者分享了他们的参观感受和对媒体发展的看法。

嘉宾观看《金融投资报》(原《证券与投资报》)等媒体创刊号

2月22日上午,第十五届四川省青联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到四川报业博物馆参观调研。不少嘉宾都有报社、电视台、出版社、传媒公司等领域工作经历,《四川日报》及其所属报业集团旗下的各类报刊、不同时期的记者采访设备、川渝两地新老照片等展品引发了大家诸多共鸣。大家感慨媒体发展历史,拍摄馆内展品,也畅谈了参观后的感受和对媒体发展的期望。

第十五届四川省青联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合影

第十五届四川省青联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委员、资阳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石唯坚说,自己最初是在电视台工作,之后当地媒体融合,也迎来了报社的“小伙伴”。他表示,经过此次参观对报纸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多了解,也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在纸媒时代“敢写敢编”、新媒体时代“敢闯敢试”感受深刻。

作为主持人,石唯坚对近期“AI主持人上岗”等事件有什么看法?他表示,自己从业十多年以来,感觉媒体行业是越来越“考手艺”;AI作为工具会更好地辅助媒体从业者的工作,是大家的好伙伴,也是未来的方向,但还不存在谁能取代谁的现象。

来自山西的朱梦琪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她表示,在四川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大政方针报道的落脚点多是给当地解决的问题、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她为报道中的“烟火气”点赞,此外,她对馆中展出的“外国人打麻将”“大熊猫栽跟斗”等报道印象深刻,认为这样的报道实现了面向更大一批受众的传播,媒体要继续深入挖掘“讲故事”的报道方式。

作为企业家代表,微浪文化总经理杨唐宇对四川日报的“创新”印象很深。他表示,过去理解四川日报就是一张报纸,现在看到它做到了从报纸到全媒体融合,还针对三星堆、熊猫等打造IP、开发文创产品,这样的传播方式也给他自己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思路。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文体旅传媒中心副主任李瑶认为,自己作为电视媒体人,也在以和报纸记者不一样的方式见证、记录历史,四川报业博物馆能唤起媒体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馆内的铅字、胶片等展品,勾起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江澄参加工作之初的回忆。作为出版行业同仁,她表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有先于市场、先于行业的意识和去闯、去做、去改变的勇气,给出了“敢为人先”的评价。四川教育出版社的张丽园在“敢为人先”后补充了“一以贯之”四个字,认为四川报业的发展,背后也是大家对品质、操守和追求的坚持。

红瓦上,“四川报业博物馆”几个大字泛着微光。在这里,展品继续无声地讲述着四川报人见证巴蜀大地风起云涌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