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科普问答——伦理治理
《合成生物学》科普问答——伦理治理
《合成生物学》100问小知识又来啦!在基因组学发展的大背景和会聚研究的新时代条件下,合成生物学结合工程学和生物学来设计和构建具有新功能和性能的生物系统,其理念对伦理学已有的区分和界限:生命与非生命、自然与非自然、进化与设计等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合成生物学逐渐被公认在医药/食品、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面临“双重用途”的困境,引发了伦理道德、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等一系列伦理治理挑战。
因此合成生物学伦理规范方面,急需确立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哲学和伦理基础及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必需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规范。
合成生物学应该遵循技术先行还是伦理先行?
技术先行,是科学家、工程师为了一味抢占科技高地而罔顾伦理治理风险的错误策略。邱仁宗、雷瑞鹏、翟晓梅等生命伦理学家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率先提出“伦理先行”取代“技术先行”,为科学技术发展穿上伦理的保护服——在不阻碍科学技术追求进步的前提下,前瞻性地考量科技研究和应用中的不确定性或潜在风险,并通过制定相应的伦理原则引导和规范科学技术的良善发展,从而为合成生物学这样的新兴科技保驾护航。
与AI结合会给合成生物学带来哪些新的伦理治理问题?
合成生物学与AI的结合是未来生物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AI中的伦理治理问题与合成生物学中的伦理治理问题实现叠加,必然会带来新的或者更加复杂的伦理治理问题。例如,西方学者呼吁重点关注的合成生物学网络生物安全问题,这在AI与合成生物学的融合发展中将是重点研究的伦理治理课题。
民众在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
民众对合成生物学的关注、讨论和参与对于合成生物学的伦理治理至关重要。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最终影响到的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是最广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最广大的受害者。
因此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医药、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的转化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或潜在风险,应该向民众保持透明,确保民众的知情权,让民众积极参与到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的上游环节,在推动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制定前,应该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媒体在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媒体在科学传播和科技伦理治理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合成生物学作为具有颠覆性的新兴科技,在民众和其他专业领域人士不了解的情况下,媒体的错误报道、推介往往会给该新兴科技的发展造成消极或负面的影响。
对此,媒体而别是科技传媒应该加强主导作用,加强与合成生物学家和相关伦理治理专家的合作,确保一手资料,防止以讹传讹,积极做好科学传播和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窗口,确保报道的科普性、客观性、道德性,帮助合成生物学走向善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