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身要诀:三步法策略,自省增慧,修身养德,学会受益终生
道家修身要诀:三步法策略,自省增慧,修身养德,学会受益终生
我们经常听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用道家的方法学会修身,进而齐家呢?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听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这句话咱们经常理解为,这是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个人修养抓起。
其实,这个说法,和儒家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关。
儒家认为,读书人首先要进行道德修养、品性锻炼,提高自身的修养,接着要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事情、大家族的事情,然后治理好区域的政务,最后,才能让整个天下安定下来。
儒家提倡的修身,是为了最后治国平天下做准备。
这几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先修身,把身修好了,才有资格做后面的事情。
而道家呢,也很重视修身。
道家认为,修身就是让我们的身心具备接近大道、掌握规律的条件。
尽管道家的修身是对统治者来说,对于我们的普通人来说,也是适用的。
因为道家的修身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体的,修好身,自然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在道家看来,修身具体该怎么做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修身呢?
《道德经》第十章的前三句,老子是这样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tuá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 ( cī ) 乎?
大意是说:精神和肉体,魂与魄,能做到二者合一,不分离吗?
凝结精气达到柔顺,能保持刚出生时的柔弱状态吗?
清除心灵深处的垃圾,让心如明镜,能做到没有没有瑕疵吗?
这三个问句,给我们指出了道家修身的步骤。
第一步,身心合一,打起精神,让自己灵魂和肉体统一起来,不要整天魂不守舍,失魂落魄的。这一步,是修身养性的前提。
想一想,一个人要是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的,肯定是做不成事情的。
举个大家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例子啊,从小到大,老师几乎都在课堂上说过,同学们要好好听课啊,不要坐在教室里,心里想着外面的世界,虽然人在教室里,心却不在教室,听课,自然就成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样,学习肯定是学不好的。
在学校是这样,出了学校,步入职场,步入社会,魂不守舍,失魂落魄,心不在焉,也会在生活、工作中频频出问题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载营魄抱一呢?也就是魂魄合一,精神和身体合一呢?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魂,什么是魄。
《内观经》说:"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
古代的人们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和精神。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神魂形魄,阳魂阴魄,魂魄合一,阴阳协调,就能身体健康。
其次,要保持健康的体魄,保证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以及适当的锻炼。
这样,日常走神的次数也会减少,不信你看经常熬夜的人,他们在白天,肯定有段时间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是精力跟不上的。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里不装那么多事情,心事少了,魂不守舍的情况,自然就少了。
第二步,凝结精气,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去。
这是营魄抱一的升级。这里强调的是:当下事当下,活在当下,做好手头的事情,心无旁骛。我们看,婴儿就是这样,饿的时候就喝奶,喝饱了奶就睡觉,睡觉醒了就玩耍,或者喝奶。
婴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也特别专注,特别认真,完全沉浸在其中。他们在游戏期间,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不会被其他的事情分心。
有人问高僧,什么是修行?高僧说,修行就是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去睡觉。
这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饿了有时候也不去吃饭,吃饭的时候也不专心。困了不去休息,补偿式熬夜,睡觉睡得也不踏实。
想想咱们,有多少人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看电视、想事情,有多少人没有按时休息,休息的时候大脑还在飞速地运转,有多少人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对吧?做好手头的事情,不想其他的事情,就很厉害了。
然后,一件接一件的事情,按照顺序,专心地往下做就可以啦。
第三步,学会清理心灵的垃圾。
我们在前面说过,老子强调,我们对于外在的物质,不要追求太满,不要被外物所奴役。
因为一个人一旦拥有的太多、太丰富的物质,他的心灵就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影响,增加种种欲望,当然,如果一个人定力十足,那另当别论。
在现代社会,流行断舍离的说法。断舍离,不仅仅是舍弃那些对你已经没有用处的、过多的物质,也是舍弃那些让你内心纷扰的事情,远离让你痛苦的人和物。
我们的人生,其实越到后面,想要走得顺,想要走得久,是要学会做减法的。
这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为道日损"。
我们需要慢慢地减去心灵的负担,经常审视自己的内心,去掉那些心灵上的浮尘。
这一点,其实和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偈诗很像,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我们要时刻拂拭心灵,让心灵保持明镜一般的澄澈。
神秀的修行方法,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比较适用。慢慢来,一点一点修行,一点一点进步。
以上就是道家修身的三个步骤,概括一下,就是抱一、静观和玄览。
做到这三点,我们才算掌握了修炼与养身的方法,才能在生活中、工作中,随时随地展开修行,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