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优化:能源系统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调度优化:能源系统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调度优化作为保障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正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从水电、风电到光伏、储能,从传统火电到智能微网,调度优化技术正在为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本文将为您梳理调度优化在不同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实践。
三峡集团:多能互补保障能源供应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三峡集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筹部署,充分发挥水电、新能源、火电等多种能源优势,通过梯级调度优化、风光场站智能运维、发电设备精益运维、火电机组高效运行,织密能源保供网络。三峡集团建立了“日会商”机制,滚动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和电站运行方式,确保电站机组顶得上、发得出。
微电网:智能调度优化提升用能效率
微电网作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度优化技术正日益成熟。微网优化算法依据实时能源供需、电价波动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因素,制定科学的能源调度策略,实现高效用能和成本控制。展望未来,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一系列鼓励政策纷纷出台。
国富氢能:打造绿电制氢测试平台
国富氢能分布式光伏及绿电制氢测试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集风光储氢于一体,涵盖绿电、配电、制氢(电解槽、气液分离、纯化、公辅系统等)以及能管系统,具备调度优化、群控群调、AI自学习等功能。项目配置2-1500Nm/h制氢实测装置,可全面开展氢能装备与零部件的研发测试,进一步验证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制氢工艺流程的协同性与优化控制逻辑,助推制氢技术迭代升级。
天合富家:智能微网平台助力“光储充”
天合富家智能微网平台为“光储充”场站提供核心支持,其能力涵盖全栈监控分析、运行调度策略和诊断分析优化等多个方面。平台通过智能调度优化,提升10%光伏消纳,确保了充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营;此外,平台基于历史运行数据,能够进行系统运行诊断和调度优化,输出运维及运营收益的诊断报告,为系统运行的持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优化研究
陈海生等研究团队提出了系统综合成本和碳排放量最低的目标;开发了改进型非支配遗传算法求解仿真模型,得到了多目标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集,并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获得了系统的最优容量配置运行方案;利用线性规划软件CPLEX求解器开展了系统的运行调度优化。
华北院:火电厂转型关键技术突破
华北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技术骨干党员牵头下,成立技术攻关和建模仿真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4项,先后申报发明专利2项、软著1篇,储备技术标准研究2项,形成供热机群调度优化等关键技术。华北院始终坚持“讲科学、讲技术、讲民主、讲规范”的优良学风,在立项阶段深度参与优化设计,以技术支撑该长输供热项目的路线论证、方案优化、设备选型等前期工作,提出了耦合新能源大基地条件下的大机群灵活供热调度技术和兼顾梯级供热的深度调峰优化方案。
数智融合推动能源系统优化
当前,数字化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要组成,在监测控制、设备运维、供需预测、调度优化、综合能源管理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供给量增质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伊顿集团:智能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背景下,能够实现能源流通各个环节调度优化、智能管理的微电网系统,更好地适应了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绿色载体的发展需要。成立于1911年的伊顿集团,百年来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能源管理服务。第三,整套系统搭载基于伊顿Brightlayer的微电网能源管理套件,数字化技术能帮助用户更从容地应对多电源、潮流多向、大功率、并网/离网模式的切换、能源策略优化等复杂用能场景。
江苏省:新型储能发展取得突破
江苏省新型储能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跃居全国第一,累计投运5.4GW,同比增加10倍。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将继续围绕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和调度优化开展工作,加强服务保障力度,为全省电力保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用一年时间,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并网流程,专班调度协调,主动靠前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全省新型储能项目在短期内取得跨越式发展。
国家电网:精准调配资源保障电网安全
国家电网公司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以调度优化、价格补偿等方式引导企业错峰生产、让电于民;依托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精准调控,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公司强化一次能源供需分析,密切跟踪长协履约、电煤库存情况,及时做好汇报沟通,与各方携手保障燃料充足供应;加强新能源发电出力预测,开展水、风、光伏发电优化调度,确保各类电源“稳发满发”。
金风科技:智能调度优化提升电网稳定性
在全球范围内,储能平衡能源系统、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正在凸显。而随着储能市场日益火热,全球市场对储能的可靠性、稳定性需求也随之升高。金风零碳智能调度优化策略以及高可靠性设计,对提升海外电网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方面的专业能力。
虚拟电厂:扁平化资源管理与协同优化
虚拟电厂是一种扁平化资源管理,与多目标、多资源、多时空的协同调度优化与决策,甚至是去中心化的。在全球范围内,储能平衡能源系统、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正在凸显。而随着储能市场日益火热,全球市场对储能的可靠性、稳定性需求也随之升高。
晶澳科技:光伏发电协同调度优化研究
晶澳科技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基于数据驱动的光伏发电协同调度优化研究”项目提交年度报告。该项目致力于解决复杂环境下光伏发电柔性化、智能化调度问题,构建发电、储能、配网、用能一体化的边云协同智能管控仿真平台。
四川最大火力发电企业:优化调度增发电量
公司克服丰枯季节转换、留川电量增加的不利因素,水电单位统筹水库电站蓄水和流域优化调度,积极协调电网调度优化运行方式,消除姚河坝、南桠河电厂因电网线路检修带来的受限问题,全力增发电量。
近零碳园区建设:多级微电网协同运行
该系统应用能量监测及能效管理模块,改变园区不同单元的能源消耗占比,形成多级微电网协同运行的调度模式,以最大化互补效益为目标进行不同能源之间的调度优化,形...持续创新 不断优化运行效果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是园区智慧微电网系统的“中枢大脑”。河北电科院新能源技术研究团队通过平台为微电网设定了三种运行模式——经济模式、响应电网模式、离网模式。
华为云:新能源电力调度优化
国网河南电力基于华为云Stack提供的智能数据湖方案协助构建构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平台,支撑新能源电力调度优化策略,精确预测清洁能源发电量,新能源出力短期预测准确率达到96.5%,遥遥超出国际同类标准。基于华为云Stack与河南国网联手打造的能源互联网平台,河南上线了首个县域新型源荷多层控制系统,填补国际上县域电网精细调度空白。让兰考县域电网实现“可预测、可控制、可自适应。”
中国电科院:动态知识图谱软件研发
该软件由数据、引擎、知识图谱、应用程序、图数据库等模块构成,面向日前调度优化,搭建了一套涵盖电力调度规则、人工经验数据和可反映电力调度场景动态变化的动态知识图谱,为电力调度部门提供优化决策方案。
天津市宁河区:电网工程与调度优化
全力推进雪花网架建设,通过增设线间联络满足新型雪花网架调度需求,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分析、网架重构及调度优化。推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能产业链优化部署,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创新对促进产业低碳转型的助推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
陈海生等: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机组性能退化和故障诊断、运行控制和调度优化、新型抽水蓄能等是基础研究的重点方向;技术研发和示范的重点包括变速机组关键技术、高水头大容量机组监测与控制技术,以及抽水蓄能与可再生能源联合控制技术等。在运行调度及系统优化方面,陈伟伟等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及抽水蓄能的鲁棒机组组合优化方法,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鲁棒机组组合模型。
盐城供电:负荷精准调控
盐城供电公司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以调度优化、价格补偿等方式引导企业错峰生产、让电于民,依托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精准调控。电网公司或负荷聚合商需要更为高效的负荷聚合流程和方法,将数量庞大、分散存在、特性各异的设备级可调负荷进行日前聚合和日内调度优化,以实现总响应成本最小、客户满意度最高。电网公司也在探索需求侧管理新模式,通过强化负荷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提升需求侧资源实时监测和调度指挥能力,推动电力用户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