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发展迅速且凶险。从早期的代偿阶段到晚期的不可逆损害,感染性休克在意识、皮肤、循环与泌尿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典型的症状特征。本文将详细解析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其分期特征,并提供实用的日常护理建议。
休克早期
意识状态:患者可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这是因为机体在休克早期,会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来代偿,大脑的兴奋性相对增加。
皮肤色泽与温度:面色和皮肤苍白,肢端发凉,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液灌注减少,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心率与血压:心率加快,通常超过90次/分钟,血压可正常或稍高,脉压差缩小,这是因为心脏代偿性地加快跳动,维持心输出量,外周血管收缩使舒张压升高。
尿量变化:尿量正常或减少,由于肾灌注开始受到影响,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但机体在早期还能维持一定的尿量。
休克中期
意识状态:患者意识逐渐模糊,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大脑灌注不足,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
皮肤色泽与温度:皮肤发绀,四肢湿冷加重,此时外周血管持续收缩,组织缺氧更加严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导致皮肤颜色改变。
心率与血压:心率继续加快,血压进行性下降,心脏虽然仍在代偿,但无法维持正常血压,组织器官灌注严重不足。
尿量变化: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肾灌注严重不足,肾小球滤过功能急剧下降。
休克晚期
意识状态:患者昏迷不醒,这是由于长时间的脑缺血、缺氧,大脑功能严重受损。
皮肤色泽与温度: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组织缺氧达到极限,微循环衰竭。
心率与血压:心率逐渐减慢,血压难以测及,心脏功能衰竭,血管麻痹,无法维持血液循环。
尿量变化:患者无尿,肾脏功能完全丧失。
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与精准治疗,家属需密切留意患者症状变化并告知医护,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病情稳定后,可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从简单的床上翻身、坐起,到床边站立、缓慢行走等,但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感受,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休息,防止因过度活动加重身体负担。
饮食营养:遵循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多摄入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果等食物,以补充身体消耗,促进身体恢复,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胃肠道感染,加重病情。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和床单,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若需外出,可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