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
文艺复兴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以复兴古罗马建筑形式为特点,强调理性与和谐,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发展过程、风格特点、主要成就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
发展过程
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早期(15世纪):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著名实例包括:
- 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1420~1434),设计人是F.勃鲁涅列斯基
- 佛罗伦萨育婴院(1421~1424),设计人同样是勃鲁涅列斯基
- 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1444~1460),设计人是米开罗佐
- 佛罗伦萨鲁奇兰府邸(1446~1451),设计人是L.B.阿尔伯蒂
盛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著名实例包括:
罗马坦比哀多神堂(1502~1510),设计人D.布拉曼特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
罗马法尔尼斯府邸(1515~1546),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维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圆厅别墅(1552)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实例,两座建筑设计人都是A.帕拉第奥。
风格特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建筑师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典建筑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与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然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并非一味模仿古希腊罗马建筑。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但当时的建筑师们在实践中却表现出极大的创新精神。他们灵活运用古典柱式,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与之融合,并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建筑创作中。
主要成就
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一般围绕院子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
教堂建筑: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并发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丽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
建筑技术
-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
- 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
- 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
- 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
这些技术反映出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城市和广场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规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园林
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林艺术发展到了高峰。
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