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谈新《婚姻登记条例》:相比宽进严出,更该担心“首诉不离”
律师谈新《婚姻登记条例》:相比宽进严出,更该担心“首诉不离”
新《婚姻登记条例》允许婚姻异地登记且不用户口本,但离婚冷静期的实施引发争议。专家指出,离婚冷静期仅适用于协议离婚,而诉讼离婚中的"首诉不离"现象导致实际效果不佳。由于家暴、出轨等法定离婚事由认定困难,实践中家暴认定率仅为2.77%。专家呼吁降低诉讼离婚障碍,提高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明标准,保障婚姻弱势方的权益。
婚姻可以异地登记且不用户口本,这体现了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自治和选择自由原则。但与"离婚冷静期"一起实施,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是"宽进严出",但实际上,将诉讼离婚的"首诉不离"现象放在一起看,这已经和"宽进不出"差不多了。
要知道,离婚冷静期仅适用于协议离婚,一般双方矛盾不算特别激烈,那么离与不离之间的确还有回旋余地。这个制度在国外也很成熟,美日英加,德澳韩俄,都有类似规定,且一般是6个月到1年。加拿大和美国一些州还上了双保险,冷静完了还得分居满一年才算真离。
同时,这些国家也给了非常强大的制度配套:出轨、家暴,都可以走加速程序,同时受害者还有人身保护令和家暴庇护所的双保障,也有很多NGO组织协助打离婚官司。离婚后,无过错方能拿到足以使家暴者倾家荡产的财产分割,经济弱势一方也能得到强势方的大额补偿,比较极端的德国,在08年新婚姻法之前,家庭妇女离婚且一直没有工作的话,老公必须支付赡养费直到对方再婚。
千禧年前后的当过总理的施罗德,年薪24.5万美金,但为了养活3个前妻穷得叮当响,天天住着租来的破房子开个破车去上班。
甭管合不合理,总之人家出发点很明确:法律必须倾斜保障婚姻弱势方的权益。
咱们这个离婚冷静期出来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建议应该打个补丁,家暴的不应适用离婚冷静期。但当时立法给排除了,理由是——家暴是法定离婚事由之一,可以走诉讼程序。
然而"鬼打墙"的来了:实践中诉讼离婚早已有了不成文的规定——"首诉不离",为啥呢?法定离婚标准是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听起来就很抽象,法官又不知道俩人过日子细节,难道就靠听双方在法庭上吵架判断吗?于是法官就想,要是俩人都想离,那直接就民政局领证去了,既然闹到法庭上来,肯定一方不愿意离,那既然不愿意,说明感情还有继续破裂的余地,一审先不判,真铁了心离的下次再来吧。
再加上,我们中国一直有"劝和不劝离""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传统,很多法官把小两口劝和好自己也有满足感,之前不是有个流传甚广的所谓"最诗意判决书"吗?法官写:"本院极不情愿目睹劳燕纷飞之哀景,冀望恶化的夫妻关系随时间流逝得以缓和……"
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首诉不离"的惯例,有的地方重复上述逻辑,得诉个四五六七次,最离谱的是啥呢?有个丈夫都把丈母娘强奸了,就这,妻子起诉5次,都没离成。
立法者对这种情况其实也有预判,给法官"自由裁量"划了个底线——规定了几种必须判离的情形,比如: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以及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然而这些补丁,在实践中依然被架空了。
此前有个所谓的"法律工作者"发微博,说接到一个求助,一个农村妇女找到他强烈要求离婚,且两个儿子和已婚的女儿都表示同意,因为母亲受到了严重的家暴。多严重呢?拍桌子、打人、砸东西,都是常事,到最后发展到往家人衣服上浇柴油燃烧。这怎么看怎么像故意杀人的前兆——此前云南曲靖就有一个男的,常年家暴,最后深夜一桶汽油一把火把老婆烧死;青海拉姆案,也是被家暴了十多年,离婚后在直播时被前夫泼油纵火,伤重离世;还有安徽芜湖的,富家女被前男友多次暴力对待,分手后被百般纠缠,最后被堵到自己的路虎车上泼油点火,俩人都被烧死。
有这些案子在前,这位法律工作者不赶紧报警就算了,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让受害妇女息事宁人,还自我感动地认为坚持了"传统的良心和良知"。
整个社会氛围都不鼓励家暴受害者离婚——这是第一重困难。第二重是,"举证困难"。一般来说家暴证据包括:警方出警记录,医院的伤情鉴定,实施家暴的录音录像和身体伤痕照片等。但到法庭上,你拿出医院伤情鉴定,法官会问:怎么证明是家暴造成的?你拿警方出警记录,法官会说:吵架也报警的人多了,咋证明存在家暴呢?你拿警方开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法官也可能会说,根据《家庭暴力法》,精神暴力也算暴力,你怎么证明有身体暴力呢?至于家暴录音录像,如果有还手互殴行为,法官就会说:你看你不也打他了吗?两口子打架不算严格意义的家暴。
以上种种加起来,就导致实践中家暴认定率只有2.77%。
第三重困难,其实是被害人自己造成的,那就是阴晴不定,反复无常。之前北京有个案子,丈夫当街拿球棒暴打妻子,路人看不下去报警了,结果警察一来,妻子怕丈夫被处罚,当场给警察表演了个和好如初。更离谱的是江苏淮安一个案子,丈夫因为家庭矛盾一怒之下把妻子"勒死"了,骑着三轮儿带"尸体"去自首,谁知道妻子只是晕了过去,被三轮儿颠了一路,到派出所刚好醒了,听到丈夫涉嫌故意杀人未遂可能判刑,死活不让追究丈夫责任。还有检察官网友现身说法:丈夫把妻子打到轻伤二级,都故意伤害罪了,结果妻子还去大闹检察院,说检察官破坏她家庭。警方有时候不爱管家务儿,原因也在这儿,前面刚严肃处理过,后面俩人和好了又要求撤销,合着国家法律成了俩人吵架工具。
那么延伸到法庭上,就是法官认为,即便家暴情节存在,也不能证明俩人"感情确已破裂"。当然,关于"家暴"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法定离婚事由,比如某省高院就刊过一篇文章说"不能仅以出轨为理由请求离婚",其他的我就不再列举。
综合以上就会发现,"离婚冷静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呢?是受委屈的一方想离婚,而占便宜的一方死不愿意,闹到法院去,结果碰上"首诉不判",再诉至少要等6个月,二审不判再来六个月,这相当于啥?相当于N个6个月的离婚冷静期,那么这期间女方被男方暴力伤害酿成的悲剧太多了,不一一细数。
所以,相比新《婚姻登记条例》,这才是真正该关心的问题。诉讼离婚是大家争取婚姻自由的最后出路,而"首诉不离"的障碍比"离婚冷静期"要大得多。如果"宽进严出"已是定局,那么就该扫清诉讼离婚的障碍,降低各项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明标准,给婚姻中的弱者留下最后的逃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