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日子》| 平凡是如何成就完美的?
《完美的日子》| 平凡是如何成就完美的?
《完美的日子》通过讲述平山的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探讨了“完美”与“平凡”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深入剖析了人的内在世界和心灵的深层次冲突。
影片的主人公平山(由役所广司饰演)是一名东京厕所清洁工,他的生活在外界眼中或许是简单、重复而沉闷的,但对于他而言,正是这些“平凡”的元素构成了他“完美的日子”。
本片通过对平山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揭示了人们常常忽视的深层心理,以及生活中看似不变的日常如何承载着巨大的情感与内在的复杂性。
不变与变化
电影中的平山是一个生活在非常“固定”轨道上的人,他的一天从清洁工清扫街道的“唰唰”声开始,阳台的小树、磁带机、胶片相机这些看似“过时”的物品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平山每天都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外界的变化似乎与他无关。然而,生活中微妙的变化却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涌动和不安。
电影中有一段特别的对话,平山的同事曾问他:“你真的喜欢打扫厕所吗?”平山沉默不语。
外界总是难以理解平山为何会喜欢如此“低贱”的工作,而平山的沉默正是对这种评价的回应。其实,正是在这份工作中,平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他能在其中全身心地投入,享受着打扫卫生时的专注和宁静。
然而,这份平静的生活也会因为一些不期而至的变化而被打破。平山侄女突然离家出走,来投奔这位多年不见的舅舅;年轻的同事突然辞职,让平山不得不一个人扛下两个人的活;不小心撞见单身的居酒屋老板娘与一个陌生男人的拥抱,让他内心慌乱而尴尬……
所有这些变化无疑都是对平山平凡生活的扰动,甚至是挑战。就如同影片中居酒屋老板娘唱的那首歌:“如果一直这样不变该多好。”但正是这些变化,使得平山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虽然他并没有积极去追求改变,但变化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或许,这种循规蹈矩不变的生活,正是平山所使用的一种“防御机制”。他通过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来维持内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避免触及深层的情感创伤。变化是不可控的,而“完美的日子”正是建立在自己极力维持着不变的生活的细微的体验里。
内心的丰富与外在的贫乏
影片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平山身处社会的底层,过着单调、重复的生活,但他似乎并不感到匮乏。相反,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兴趣。
他喜欢收集旧磁带欣赏着那些流行很久的音乐,拍摄大树的光影,阅读英文小说,甚至有自己小小的爱好与习惯——修剪嘴角的小胡须,将小树移栽到花盆中,忙碌一天后骑上自行车去附近的澡堂泡泡澡,这些简单的行为构成了他独特的“完美”生活。
平山的生活并不依赖外部的物质财富,反而是在这些看似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满足感。
当年轻同事鼓动他卖掉那些老旧的磁带,获得高额的回报时,平山坚定地拒绝了。这并不是因为他固执,而是因为这些物品对他来说已经超越了物质的价值,它们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个人的记忆和情感。
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单身的平山虽然看起来生活孤单,但他从未真正感到孤独。在居酒屋中,他有着多年的熟客和与老板娘建立的微妙联系,还有那些每天在澡堂里相遇的老人们,公园里的流浪者,每天光顾的快餐店的老板,陌生但又熟悉。
他能通过这些每天都见面的陌生人,建立某种人际中的连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与陌生人建立的友善的关系,似乎也能让人感受到这个社会里的温情。这也是在《东京八平米》的作者吉井忍的笔下所提及的那种关系。
梦境与阴影
平山的梦境贯穿电影始终,这些梦境与他内心深处未解的创伤密切相关。梦境中的阴影,既是他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痛苦的象征,也是他日常生活中未曾被触及的伤口。电影没有直接揭示平山的过去,但通过梦境的暗示,我们似乎从那些黑白底色的模糊影子中感受到其中的痛楚。
而在白天,他又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观察那些阴影。在他的镜头中,光与影交织成了一幅幅静谧的画面。
他把这些影像冲洗出来,收集、存放,每一张照片背后似乎都封存着某个他无法触及的记忆。树影一方面呈现的是生命向上生长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它也伴随着光影的变化投射出无数的阴影。
这个阴影的意象在电影中一直反复出现,仿佛象征着那些被埋藏的创伤和未曾面对的过去。
阴影的重叠
在电影的最后,居酒屋老板娘与一个男人的拥抱有些突兀。这个男人是她的前夫(三浦友和饰),一位癌症晚期即将离世的男子。两人的重逢带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告别的伤感,也有感激和某种未尽的情感联系。
他提出了一个问题:“阴影的叠加是不是会变黑?”这一句话,成为影片最后的哲理性反思。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物理现象的问题,更是一个隐喻,象征着人在生活中累积的痛苦、遗憾、失落等情感。当这些情感未能得到释放或言说时,它们就会像阴影一样不断叠加,最终变得愈发沉重和黑暗。
这两个男人因为居酒屋的老板娘而发生了短暂的交集。他们在路灯下,面对着自己的影子,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这一场景看似轻松,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沉思。影子象征着我们内心未曾消解的部分,无论如何躲避,阴影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而当这两位男人在影子中嬉戏时,正是他们在短暂的放松中,试图面对自己的内心,尝试与这些“阴影”达成某种和解。
这一场景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对整部电影主题的延伸: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藏匿着许多未被言说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每个人的存在。
完美的日子:寻找生命的意义
影片的名字《完美的日子》,本身就是对“完美”定义的深刻思考。平山的生活在外界看来或许是无趣、无望的,但他通过内心的坚守和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完美”。
对于他来说,完美并非外在的成功与成就,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电影最后,平山在回家的路上,听着音乐,骑着单车,仿佛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平山的眼中,或许他每天都在度过“完美的日子”:一个安静、规律、无波澜的生活。对他来说,这种平凡的日常便是完美。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完美”意味着更多的刺激、变化和不确定性。影片通过对平山日常的细腻描绘,挑战了我们对“完美”的定义:
人生的“完美”,并不在于外部的条件或成功,而是在于能否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意义。正如电影中的一句话所说:“生活就是这样,过一天就是一天。不是别人做决定,而是我们自己。”
结语
《完美的日子》通过平山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探索了内心的丰富性与外部世界的贫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完美”的思考:“完美的日子”并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幸福与满足。它可能并不在远方的理想之地,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可能是在清晨为小树浇水,可能是在寂静的房间里阅读,可能是在简单的工作中找到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