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躺赢的12家公司!(深度挖掘)
AI智能体,躺赢的12家公司!(深度挖掘)
3月6日,中国AI团队Monica.im发布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在权威GAIA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的DeepResearch,标志着人类在AGI(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款命名为"心智与手"的人工智能体产品,首次实现了"从想法到执行"的完整闭环,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能力矩阵。本文将深度解析Manus的技术突破及其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3月6日,中国AI团队Monica.im的一则发布会引爆全球科技圈。其研发的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在权威GAIA基准测试中以碾压性优势超越OpenAI的DeepResearch,这个意义重大,标志着人类距离AGI(通用人工智能)又迈出关键一步。
这款命名源自拉丁语"心智与手"的人工智能体产品,首次实现了"从想法到执行"的完整闭环——用户只需提出需求,Manus即可自主完成任务规划、工具调用、跨平台操作,并最终交付可直接使用的成果。
在演示视频中,Manus展现了令人震撼的能力矩阵,更颠覆性的是,它能在云端异步工作,用户关闭电脑后仍可持续执行任务,完成时通过通知交付成果。这种"人类休息、AI工作"的模式,正在重塑人机协作的底层逻辑。
券商研报指出,AI智能体将重构三大底层逻辑:
- 交互革命:从问答到指令执行
Manus的异步任务处理能力,使AI从"信息提供者"升级为"问题解决者",催生全新的人机交互范式。 - 流量重构:入口从App到智能体
智能体可直接调用跨平台服务,削弱传统App的流量垄断,为具备技术中台能力的企业创造弯道超车机会。 - 商业进化:从软件授权到任务订阅
按任务收费的模式正在取代传统SaaS订阅制,预计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完成(Gartner预测)。
Manus的火爆也绝非偶然,背后是算力、算法、应用、硬件四大领域的协同突围。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技术壁垒研究分析,AI智能体板块中在技术上有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上具备核心优势、或者在政策上享受红利、在生态上形成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的公司主要包括12家,其独特竞争力以及在细分领域的卡位将使得他们在这一轮发展中躺赢!
以下是针对中国AI智能体Manus技术突破及相关产业链公司的系统性梳理,结合技术、产业趋势及投资逻辑重新整理:
Manus技术突破核心亮点
里程碑意义
- 技术地位:在GAIA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全球首个实现“想法→执行”闭环的通用型AI智能体,推动AGI发展进程。
- 自主任务闭环:需求理解→规划→跨平台工具调用→结果交付;
- 异步工作模式:云端持续运行,用户离线仍可完成任务;
- 多模态交互:自然语言指令驱动复杂操作。
行业重构逻辑
- 交互革命:从“问答交互”升级为“任务执行”,AI成为生产力工具;
- 流量重构:智能体取代App成为服务入口,技术中台企业受益;
- 商业模式:从软件订阅转向“任务订阅制”,Gartner预测2028年15%日常工作由智能体决策。
技术突围路径
- 算力:国产芯片(寒武纪、海光)支撑训练与推理;
- 算法:大模型开源生态(DeepSeek、千问)与垂直场景优化;
- 应用:办公、制造、教育等领域深度落地;
- 硬件:端侧操作系统(中科创达)与算力硬件(拓维)协同。
AI智能体产业链核心标的
算力基础设施
公司 | 核心优势 | 细分领域 | 关联逻辑 |
---|---|---|---|
寒武纪 | 国产AI芯片领军,MLU加速卡支持智能体训练/推理 | AI芯片 | 算力底层核心,国产替代主力 |
海光信息 | CPU/DCU性能对标国际,信创+AI算力双驱动 | 高性能处理器 | 自主可控算力底座,受益智能体需求爆发 |
拓维信息 | 华为昇腾生态核心伙伴,液冷服务器订单激增 | AI算力硬件+鸿蒙系统 | “硬件+软件”全栈布局,垂直行业智能化服务商 |
应用场景落地
公司 | 核心优势 | 细分领域 | 关联逻辑 |
---|---|---|---|
金山办公 | WPS AI覆盖文档全场景,企业级商业化领先 | AI+办公 | 智能体在办公场景的标杆应用,生态协同性强 |
世纪天鸿 | “小鸿助教”覆盖教学全流程,自研教育大模型领先 | AI+教育 | 垂直领域深度整合,个性化学习系统构建者 |
酷特智能 | 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服装定制,生产流程智能化决策 | AI+制造 | 工业智能体典型代表,Manus技术赋能生产排程 |
汉得信息 | 字节大模型合作开发B端智能导购、客服 | AI+企业服务 | 企业级场景落地先锋,客户资源深厚 |
生态合作与系统支持
公司 | 核心优势 | 细分领域 | 关联逻辑 |
---|---|---|---|
中科创达 | 智能操作系统全球龙头,端云协同解决方案 | 操作系统+AI开发工具链 | 智能体底层系统支持,多行业客户覆盖 |
用友网络 | YonGPT大模型+Manus协同,深耕企业流程自动化 | AI+ERP | 企业服务智能化升级核心平台,华为生态合作 |
南兴股份 | 微软联合开发“小鹭”助手,工业与电商场景智能化 | AI助手+算力服务 | 微软生态入口,唯一网络算力支撑技术协同 |
垂直领域与资本关联
公司 | 核心优势 | 细分领域 | 关联逻辑 |
---|---|---|---|
蓝色光标 | 字节/华为合作布局多模态营销智能体,间接持股Manus母公司 | AI+营销 | 生态投资+场景落地双轮驱动,流量重构受益者 |
拓尔思 | 垂直行业大模型龙头,腾讯生态加持 | 大数据+AI政务/金融 | B端场景自动化决策专家,技术链参与智能体开发 |
行业趋势与投资策略
趋势展望
- 技术开源化:Manus计划开源部分技术,加速中国AI生态繁荣;
- 国产替代深化:从芯片(寒武纪)到系统(中科创达)全链自主化;
- 场景爆发梯次:B端工业/办公先行,C端消费电子(如鸿蒙生态)跟进。
投资逻辑
- 政策躺赢:信创国产化(海光、寒武纪)+行业扶持(教育、制造);
- 技术躺赢:核心算法(金山办公、世纪天鸿)+硬件自主(拓维);
- 场景躺赢:垂直领域深度绑定(酷特、汉得)+生态入口(蓝色光标)。
风险提示
-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
- 商业落地进度延迟;
- 国际竞争加剧。
结论
Manus的发布标志着中国AI从“技术追随”转向“规则制定”,国产算力、算法、场景的协同突破将驱动智能体产业进入爆发期。重点关注算力自主(寒武纪、海光)、场景标杆(金山、酷特)、生态卡位(拓维、中科创达)三类企业,把握AI智能体革命性红利。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