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m0_47256162/article/details/110295997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它起源于18世纪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的一个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却困扰了数学界几个世纪,直到20世纪中叶,中国数学家才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哥德巴赫猜想最早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他发现,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例如,6=3+3,12=5+7等。这个猜想虽然表述简单,但证明过程却异常复杂。直到20世纪,数学家们才开始取得一些进展:
-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9 + 9”。
- 1924年,德国数学家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 1932年,英国数学家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 1937年,意大利数学家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
- 1938年,苏联数学家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 1940年,布赫夕太勃再次证明了“4 + 4”。
- 1948年,匈牙利数学家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数。
- 1956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3 + 4”。
- 1957年,王元先后证明了“3 + 3”和“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王元证明了“1 + 4”。
- 1965年,布赫夕太勃、小维诺格拉多夫和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 + 2”,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最终证明的结果。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在中国如此有名,部分原因在于其表述简单易懂,容易引起公众兴趣。此外,20世纪中国数学界在数论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尤其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论专家,如华罗庚、熊庆来、潘承洞、潘承彪、王元和陈景润等。这些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过程中的你追我赶,也使得这一猜想在中国数学界的地位更加突出。
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这个猜想最早由德国富家子弟哥德巴赫在18世纪提出。他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然而,他自己无法证明这个发现,于是求助于当时数学界的权威欧拉。欧拉虽然也无法给出严格证明,但提出了一个等价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德国天才数学家莱布尼茨曾留下这样一句话:“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因为,一切无非都来自上帝。”这句话揭示了二进制的神奇之处,在计算机代码世界里,1+1确实等于10。但在人类理性世界的基本运转中,1+1=2始终是不变的真理,它跨越人类文明始终,不需要名称,不需要翻译,也不需要解释。这个简单的数学命题,本身就蕴含着令人惊叹的美感。
热门推荐
冬日探秘:宁波东钱湖的冰雪奇缘
无人驾驶时代来临,货车司机如何转型?
自动驾驶技术如何重塑物流货运行业?
玩家利用代码漏洞盗取游戏公司虚拟货币充钻石,获刑三年
第五人格军工厂地图详解:逃生者和屠夫的战术指南
古代志怪故事:《阅微草堂笔记》故事5则,原文和白话文
电子竞技的前世今生
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为何一生只写了1本《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寓情理于简洁淡雅之中
三亚亲子游玩攻略
原油精炼新突破:常压蒸馏测定的应用
有机合成新突破:常压蒸馏操作技巧大揭秘
从货车司机到无人机飞手:李显权的转型之路
货车司机转型路:从自动驾驶到网约车
职业教育助力货车司机转型升级
张祥前的外星之旅:一个安徽农民的40年未解之谜
三种人不能上坟,注意事项详解
墨脱水电站:技术创新引领绿色能源新潮流
自驾游必打卡:武夷山九曲溪
冬季西藏自驾游:打卡羊湖和卡若拉冰川!
三会火局:玄学还是科学?命运预测的真相解析
三会火局:你的运势如何?
达州十大特色小吃:每一道都凝聚着城市的独特味道
探索手写输入法:原理、发展与现代应用详解
碾庄战役最危急时刻,参谋长向粟裕汇报:营长以下全去拼刺刀了!
中国古代八大不败将领:从孙武到戚继光
提高乒乓球技术的12步大法!使你快速涨球,赢球不是梦!
提升乒乓球技巧的全面指南:从握拍到心理素质的全方位建议
儿童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
冬日自驾游:沿着318国道探秘上海周边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