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遗产继承:从遗产定义到遗嘱效力
一文读懂遗产继承:从遗产定义到遗嘱效力
遗产继承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作为继承人还是被继承人。面对复杂的遗产继承问题,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遗产继承中的常见问题,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什么是遗产?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需要注意的是,抚恤金和丧葬补助金不属于遗产。抚恤金是以死者的死亡作为发生原因,是国家对死者家属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安慰,不是发给死者本人的,不属于死者的财产,也不属于遗产。丧葬补助金系被继承人死亡后,相关部门基于相应政策规定发放的费用,亦非死者的遗产。
遗嘱继承和遗赠有什么区别?
遗嘱继承和遗赠都是被继承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其通过立遗嘱的形式,处分自己财产,主要区别如下。
一是主体范围不同。遗嘱继承人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只限于自然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任何人,除自然人外还包括国家、集体和其他组织。
二是法律后果不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若未明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而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若未明示接受遗赠,则视为放弃受遗赠。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前述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子女未尽到赡养义务可以继承老人财产吗?
根据《民法典》第1130条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哪些情形下继承人丧失继承资格?
根据《民法典》第1125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同时存在多份遗嘱时,哪一份有效?
若多份遗嘱内容互相独立,没有抵触,则各遗嘱均有效,均在各自的范围内执行;反之,若多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则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