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种植物——阿拉伯婆婆纳(肾子草)
每天认识一种植物——阿拉伯婆婆纳(肾子草)
阿拉伯婆婆纳是一种常见的外来入侵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本文将从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功能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这种植物。
阿拉伯婆婆纳,是车前科婆婆纳属一年至二年生铺散多分枝草本植物。
别称
波斯婆婆纳、肾子草、灯笼草
形态特征
高可达50cm,茎密生两列柔毛 。其叶有2-4对,卵形或圆形,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具短柄 。花为总状花序,很长;苞片互生,花梗比苞片长;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雄蕊短于花冠 。果为蒴果,肾形,且表面明显具网脉;种子背面具深横纹。花期3-5月。
生长环境
以种子繁殖,
阿拉伯婆婆纳原产于欧洲、西亚至伊朗一带,现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的华东、华中、西南、西藏东部及新疆(伊宁)等地均有分布 。
阿拉伯婆婆纳喜光、耐旱 ,具有较强的耐贫瘠性 ,多生于草原、路边、弃田荒地、宅旁等旱生生境 。
功能作用
一、药用价值
药材来源:全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截疟。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外疟。
二、观赏价值
阿拉伯婆婆纳从10月初出苗呈现绿色,在整个冬季,植株除了部分略带紫色外,一直保持深绿色,第2年3月前后,90%的植株返绿并持续到5月。阿拉伯婆婆纳种子于4月渐次成熟,经3-4个月的休眠期便可萌发。11月上旬达到出苗高峰。整个冬春季节阿拉伯婆婆纳较好填补了草花花坛裸露地表不足。可供观赏
三、物种危害
阿拉伯婆婆纳被中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2级(严重入侵) 。因其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缺乏天敌,环境适应能力强,抗药性强,目前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 。主要危害夏熟作物小麦、油菜等,还能危害秋熟旱作物如棉花、玉米等。阿拉伯婆婆纳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它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自身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如此会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
中药药方
治久疟:灯笼草30g,臭常山3g。煎水服。
治风湿疼痛:灯笼草30g。煮酒温服。
治肾虚腰痛:灯笼草30g。炖肉吃。
治疥疮:灯笼草适量。煎水洗。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