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传之秘”:麻黄引气外泄,桂枝引血外达,柴胡引邪外出
中药“不传之秘”:麻黄引气外泄,桂枝引血外达,柴胡引邪外出
麻黄、桂枝、柴胡是中医中常用的三种解表药物,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作用机制。麻黄能引气外泄,桂枝能引血外达,柴胡能引邪外出,这三种药物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药物的特点、功效及临床应用。
麻黄、桂枝、柴胡,这三种草药虽然味道和作用的部位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用来“解表”的,也就是说,它们能帮助身体把病邪从体表赶出去。
不过麻黄和桂枝是那种让人感觉热乎乎的药,柴胡则是让人感觉凉快的药。这三种药不仅能单独用,还能帮助其他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医里有句话说:“麻黄能把气带到体外,桂枝能把血带到体外,柴胡能把病邪带到体外。”
麻黄、桂枝、柴胡作为引药,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它们有四个特点:
1、历史悠久,麻黄是现代中药书里第一个介绍的药,桂枝组成的“桂枝汤”是治疗伤寒的首选方子,柴胡的药方多得数不清,是用得最多的药。
2、使用早,柴胡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里就有记载了,麻黄和桂枝也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了。
3、价格便宜,这三种药都是草本植物,容易找到,制作和使用都很方便,普通人家也用得起。
4、效果好,在诊断准确、用量合适的情况下,它们能迅速发挥作用,分别能治疗少阳之寒、风寒表实、有汗无汗等问题。
但是这三种药的作用部位不一样,所以作为引药的用途也不一样,其中麻黄是把气带到体外的,桂枝是把血带到体外的,柴胡是把病邪带到体外的。
麻黄为什么能把气带到体外呢?
麻黄味道辛辣,性温,有点苦,能进入肺和膀胱的经络。中医认为它是发汗解表的好药,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除滞。
麻黄长得像一节节细长的小草棍,中间是空心的。古人觉得这个“中空”的特点,说明它能“通”,而风寒等邪气进入身体后,要赶出去也要靠“通”,所以麻黄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除滞,本质上也是“通”。
过去没有科学分析,中医认为麻黄不长叶子,表面坚硬,说明它的药劲很足,用来发汗解表的力量很强。实际上临床也是这样,麻黄用来通汗的能力,没几个药能比得上。中医叫麻黄为“青龙”,行云布雨——也就是发汗能力一流。
但是,如果认为麻黄只是“发汗药”,那就错了。因为寒邪进入身体会伤害正气,阳气被堵在身体里,变成热邪,引起发热、咳嗽、喘息、痰多、乏力等问题,用麻黄是快速调动阳气,并把它带到体表,让它冲破封锁。那么,表寒是阴,阳气外引,阴阳相遇,阳加于阴就会出汗,这是中医的一个著名理论。
另外,麻黄还能宣散,同时也能宣发肺气,对咳嗽、胸闷也有帮助,因为肺气宣通了,自然就解决了由表实引起的水肿问题。
但是麻黄发汗是有条件的,需要“阳加于阴”,否则强行发汗,会耗阳伤正,所以有时候诊断不对,乱用麻黄会引起意外,让麻黄得到了“虎狼之药”的名声。
麻黄的经典配伍有麻黄+桂枝、麻黄+生石膏、麻黄+苦杏仁、麻黄+附子+细辛等,经典药方除了麻黄汤,还有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三拗汤、越婢半夏汤、阳和汤等。
桂枝为什么能把血带到体外呢?
桂枝就是肉桂树的嫩枝,味道辛辣、甘甜,性温,能进入心、肺、膀胱的经络,上面能发汗解表,下面能平冲降逆,外面能助阳化气,里面能温阳通脉。
很多人没搞懂“桂枝”和“肉桂”的区别,除了外形明显不同外,从用途看,肉桂偏于温阳,桂枝善于宣通,当人体心脉和经络瘀堵,要鼓舞气血化生时,就用桂枝。
桂枝和麻黄一样,也是“通”、“宣”的好药,它的药力进入血分,性与肝合,能升达木气,所以对应五行、出击六邪,调的是木气,解的是风邪。
再加上肝主藏血,让桂枝成为“助血药”。桂枝能进入肝、心、走表、宣通,临床上能应对的病症很多,如风寒感冒、血寒经闭、关节痹痛、腹脘冷痛、水肿、心悸等。
桂枝让肝血、心血宣通,肝气心气升达,所以能解痛症、除表寒,但由于它性温热,进入血分,只要是血分无寒身体生热,误用桂枝,就会助火伤血,加重病症。
临床上桂枝有大量经典配伍,如桂枝+附子、桂枝+石膏、桂枝+白芍、桂枝+地黄、桂枝+阿胶、桂枝+知母等,包含了相须、寒热、散收、阴阳、动静等组合,经典药方就更多了,关键要准确辨证。
柴胡为什么能把邪气带到体外呢?
柴胡味道辛辣、苦涩,性微寒,能进入肝、胆、肺的经络,中医主要用于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阳举气,无论是在表还是在里,无论是在血还是在肝胆都能用,而且是公认的少阳半表半里的“专药”。
临床上脏腑十二经,有十一条是走肝胆的,柴胡进入肝胆,相当于拥有绝大部分经络的“通行证”,这让中医对它的应用和拓展非常重视,古今对柴胡用法用量的探讨一直很热烈。
柴胡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帮助肝木上升宣发,一个是中焦开郁行阳,本质上是疏通,而少阳病作为外感邪气,重点需要疏通气机,路径是少阳邪气从肠胃肌肤降解外透。如果有的邪气已经进入阳明,则加大柴胡用量,强化气机运转,透邪外出,达到引内闭邪热外散的功效。
柴胡的经典配伍,有黄芩、桂枝、枳实、白芍、升麻、半夏等,经典药方有大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等。
总之,麻黄能把气带到体外,桂枝能把血带到体外,柴胡能把邪气带到体外,这有一定的道理,是中医临床大量实践摸索出来的有用经验,但需要准确辨证,科学用药,注意不能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