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硫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硫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4109420.html

二硫化碳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它不仅具有易燃性,还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血管有损害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硫化碳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健康危害、燃烧爆炸危险性、急救措施和储运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中文名
二硫化碳
危险货物编号
31050
英文名
Carbondisulphide
UN编号
1131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CAS号
75-15-0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 熔点(℃):-110.8
  • 相对密度(水=1):1.26
  • 沸点(℃):46.5
  • 饱和蒸气压(kPa):53.32(28℃)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 吸入
  • 食入
  • 经皮吸收

毒性

  • LD50: 3188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 急性中毒

  • 轻度中毒: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

  • 中度中毒:酒醉表现

  • 重度中毒: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 慢性中毒

  • 神经衰弱综合征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 中毒性脑病

  • 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 闪点(℃):-30
  • 爆炸上限%(v%):60.0
  • 自燃温度(℃):90
  • 爆炸下限%(v%):1.0

危险特性

  •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
  •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 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 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稳定性

  • 稳定
  • 聚合危害:不聚合
  • 禁忌物: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灭火方法

  •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泄漏处置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切断火源。
  • 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处置方法

  •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 远离火种、热源。
  • 库温不宜超过30℃。
  • 保持容器密封。
  • 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注意事项

  • 二硫化碳液面上应覆盖不少于该容器容积1/4的水。
  • 铁路运输采用小开口铝桶、小开口厚钢桶包装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 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安全提示

二硫化碳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请务必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