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PCB 工程师是怎样的一群人(你认同几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PCB 工程师是怎样的一群人(你认同几条?)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jiepei_PCB/article/details/145584348

在工程与商业的交织领域,我们常常以一种艰难的方式体会到二者的差异,就如同油与水难以相融。工程师们怀揣着美好的初衷投入设计工作,然而商业环境却常常给创作过程带来重重阻碍。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源于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视角问题 —— 管理者对工程师的认知,以及工程师对管理者的理解,双方的观念有时难以契合。我们撰写此篇博客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 PCB 设计师。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工程师同事,达成共识至关重要。

流程、设计与人的因素

工作流程对我们的设计能力有着深远影响,而设计过程中的流程规划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在某些公司,繁琐的官僚程序严重束缚了工程师的手脚,他们不得不应对各种复杂的要求,最终却可能一无所获。而在初创公司,情况则截然不同,工程师们仿佛置身于 “狂野西部”,环境混乱无序,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各种琐事,真正用于设计工作的时间反而不多。

这两种极端环境下,流程都存在问题,再加上人的因素,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当一群性格各异、沟通和工作方式千差万别的人聚集在一起,期望所有流程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往往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团队中的个体差异。在 PCB 设计方面,从营销、工程、制造到测试,每个环节的人员都从自身独特的视角看待设计过程,并且都坚信自己的方法才是 “正确” 的。

正因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拥有卓越的人才和技术,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项目流程漫长,预算频繁调整,时间表也常常无法按时完成。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团队成员的个性和人为因素。对我们来说,这正是深入了解 PCB 设计师的关键所在。

工程师并非全能的管理者

回溯 15 至 20 年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职责界限分明。工程师主要负责设计过程中的理论部分,如电路设计、计算、分析、模拟和测试等,这些工作主要通过图纸、专业工具和原理图捕获工具来完成,如今依然如此。

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实际的日常实施工作,包括 PCB 布局、组件采购、焊接以及实验室维护等,他们使用专门的 PCB 布局工具开展工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界限逐渐模糊。如今的 PCB 设计师集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这一转变在三个经济时期逐渐发生:

  • 冷战后(1990 年代):冷战期间,军队是电子产品的主要采购方。苏联解体后,军事装备采购支出大幅减少。随后,互联网泡沫兴起,人们坚信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信息连接和共享的方式,于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运而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电子商务革命。

  • 技术沉船(2001 年):90 年代建设的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存在过度建设的问题,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在此期间,众多公司开始合并,经营陷入困境,工程师也受到了影响。

  • 大萧条(2008 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大幅收缩。在这一时期,工程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量的管理员和技术人员被裁员,而那些才华出众的工程师则得以保住工作,并承担起更多的职责。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的工程师需要承担多项任务,身兼数职。他们不仅要进行设计工作,还要撰写文档、回复邮件、接听电话、安排会议、管理资料等。但问题在于,这些新增的职责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轻松,他们并非为此而进入这个领域。

以美国国家半导体的传奇人物 Bob Pease 为例,他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但从他的办公桌就能看出,他可能并不擅长管理工作。在当今的商业文化环境中,Bob 这样的工程师可能会被视为不配合流程的 “问题” 员工。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对工程师的期望过高,让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角色,导致他们精力分散,疲惫不堪。

一名高级工程师无法被多名初级工程师替代

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企业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像 Bob 这样的 “问题” 工程师可能会被解雇,公司认为可以用三名刚毕业的初级工程师以相同的薪资替代他。然而,公司没有意识到,他们失去的是 25 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从无数错误中汲取的教训,这些是年轻的新手无法替代的。

这就好比就医时,在拥有 30 年经验的专家和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医生之间做选择。如果患上危及生命的疾病,你会信任哪位医生呢?答案不言而喻。健康不是可以随意尝试的实验,PCB 设计和工程师工作流程同样如此。

企业必须认识到,知识和经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初级设计师或许具备所有必要的基本技能,但他们缺乏在多年实践中积累的智慧。资深设计师则不同,他们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成长,经历过多次重大经济衰退,从无数次的项目反复和延迟中吸取了教训。

此外,当今电子设计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15 - 20 年前,PCB 设计可能只是简单的 A 与 B 之间的连接。但如今,高速应用使得设计的复杂性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信号在 A 和 B 之间传输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噪声和电磁干扰(EMI)的影响,导致信号无法被正确识别。这样的问题只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才能有效解决,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并留住这些资深人才。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面临类似 “PCB 设计的马车问题”。在汽车出现之前,整个行业围绕着马和马车展开,有马场、苜蓿农场、鞭子制造商、马具制造商等。汽车问世后,这个行业迅速衰落,尽管如今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已成为小众的奢侈品行业。

倘若 PCB 设计行业也出现类似的变革,而目前只有 27% 的 PCB 设计人员年龄在 45 岁以下,知识传承面临困境,那么企业可能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费用聘请专家顾问,以确保团队的正常运作。由此可见,经验在这个行业中至关重要。

工程师并非千篇一律

“工程师” 这个词常常被笼统地用来描述所有从事工程工作的人,但这并不能准确反映工程师群体的多样性。如果所有工程师都一模一样,那我们就无需职位描述了,工程师们也只需填写工作申请而非简历。毕业后,人们关注的就不再是想成为哪种工程师,而是想为哪家公司工作。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每个从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假设有三个学生在同一天毕业,他们修读了相同的课程,但离校时却拥有截然不同的技能。这是为什么呢?

  • 环境因素:可能其中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接触到了工程课程,或者家里有工程师长辈给予指导。

  • 个人偏好:工程领域非常广泛,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硬件、模拟、电源等不同方向产生兴趣。

  • 目标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有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回报,有的则是希望为世界带来改变。目标不同,所获得的结果和经验也会有所不同。

毕业后,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公司实习,积累了不同的工作经验,最终成长为各具特色的 “工程师”。但在商业环境中,我们常常将工程师视为毫无差别的 “乐高积木”,认为可以随意组合他们来完成工作。实际上,工程师是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独特的技能、工作方式和沟通风格,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这一点。

工程师并非专业作家

工程师在大学期间并未接受过规范的写作训练。查看任何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很难找到大量需要撰写学期论文的课程。在工作场所,却存在一种错误的期望,即认为工程师能够胜任写作工作。让设计师连续数周从事文档撰写或技术写作项目,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由于工程师并非专业作家,在没有明确要求之前,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制定规范。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投入原理图设计工作。因此,在沟通中常常会出现问题,电子邮件讨论变得混乱无序,测试计划缺乏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文档和模板也容易被忽视。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让工程师承担了他们并不擅长的管理和写作相关的工作。

学校传授理论,而非实际工程工作技能

在大学中,学生们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将其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困难。工程专业的学生习惯在原理图的抽象空间中思考问题,然而,工作场所涉及到各种实际操作,如测试工程、质量工程、硬件工程、组件工程、PCB 制造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在职培训。

企业常常期望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立即胜任工作,但这是不现实的。工程工作需要逐步积累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需要时间和耐心。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因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工程师缺乏商业基础知识

与缺乏写作训练一样,工程师在大学期间也没有系统学习商业基础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工程与商业在很多时候难以融合,双方存在沟通障碍。即使公司拥有一群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如果他们不懂得如何进行产品营销,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有些企业将工程师仅仅视为电子表格上的数字,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优秀的工程师纷纷离职,因为管理层没有充分理解他们的价值和需求。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MBA 最初是为工程师学习商业知识而设计的,但如何让以商业为中心的人理解工程领域的知识呢?这需要双方转变观念,进行广泛的培训,以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工程师专注思考,但也需具备大局观

工程师通常是专注型思考者,更注重问题的深度而非广度。他们往往关注眼前的具体任务,致力于解决当下的问题,然后再继续下一个任务。公司为了适应工程师的这种工作方式,通常会划分不同的部门和资源,如设计组、布局组、嵌入组、库组等,这样便于资源共享和任务分配。

然而,这种工作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工程师长时间专注于某个具体环节,他们可能难以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和作用。例如,一个工程师团队可能全力投入微处理器的设计工作,但如果他们从未见过最终的产品,就很难将自己的工作与整体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即使是专注的工程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大局观,以便更好地为项目做出贡献。

工程师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

工程师通常会选择阻力最小的工作路径,但这并非因为他们懒惰,而是由于时间紧迫。大多数工程师每周工作时长达到 45 小时、50 小时甚至 60 小时,且这些工作时间往往不包含加班补偿。再加上公司裁员等因素,工程师们不仅没有减少工作量,反而承担了离职同事的工作任务。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工程师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例如,在填写组件的描述字段时,尽管这一信息在数据库中非常重要,能够提供完整的零件摘要,但工程师们往往很少填写。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仔细研读 20 页的手册来了解如何填写,也没有精力去处理繁琐的手动图书馆管理流程。他们可能会计划稍后完成,但最终往往无法兑现。

工程师在学校未学习工作流程,PCB 设计应在学校得到重视

观察 PCB 设计工作流程,我们会发现它包含多个环节,如原理图设计、PCB 布局、组件创建、制造等。然而,刚从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在学校期间并未接受过这些流程的系统培训。这是学术教育的一个不足之处。

工程师在大学里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PCB 布局方面的实际培训。有些课程可能会让学生接触到原型板,但通常只适用于 5 MHz 设计,且存在较多噪音问题。而且,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 PCB 设计往往是已经完全组装好的电路板形式。

如今,预制 PCB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课堂需求,但对于企业来说,定制 PCB 设计才是业务发展的关键。当学生可以购买现成的 Arduino 或 Raspberry Pi 来完成机器人项目时,他们可能会忽视 PCB 设计的学习。然而,进入职场后,企业对定制 PCB 设计的需求使得毕业生们需要在工作前接受相关培训。

一切皆关乎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工程师的设计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商业环境中,我们将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追求一个目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工程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个性、培训经历、工作方式和沟通风格。

如果我们能够摒弃工程师是无所不能的错误观念,更加关注他们的优势和独特品质,那么设计过程将会更加顺畅。这需要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不仅要将工程师视为专业的技术人员,更要将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各具特色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师的潜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