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去了趟古巴,说说我们的真实体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去了趟古巴,说说我们的真实体验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77151

古巴宣布对中国免签的消息一出就冲上热搜。这个加勒比海上的文化明珠,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本文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现了古巴的真实面貌。

古巴虽然在美国的眼皮底下,但这里的城市街头经常出现革命语录,和无处不在的切·格瓦拉肖像。


一方面,古巴国内民生稳定,教育、医疗和治安水平都在美洲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其经济长期被封锁,工商业和科技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例如,机场的X光仪是中国援助的,街上的垃圾车是日本捐助的。

加勒比海风带来的热情性格,也成了人们苦中作乐的源泉。


游客眼中颇具风情的复古车,是古巴人的无奈之选:家用轿车难以跑长途,零件坏了只能自己修,有的车连安全带都没有。下车时不小心关门重了一点,司机大哥心疼得直吸凉气。要是有新车谁会开老爷车啊。


城际交通主要靠长途客车。外国游客乘坐的是中国出口的宇通大巴,按时准点,票价和美国看齐。当地人坐的城际巴士没有统一规格,都是其他国家的淘汰品,有什么用什么。


古巴地产品质上佳的咖啡豆,然而无论是街头的咖啡厅还是在当地的家庭里,奶啡里从来不加鲜奶,只能用奶粉。一是因为无法进口鲜乳制品,另一方面,当地牛乳的冷链运输难以企及。

近些年,古巴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2014年与美国的重新建交,出国留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对外贸易也在努力突围几十年的经济封锁。

作为加勒比海上的文化明珠,古巴的文化氛围和自然风光一直让世界瞩目。在越来越开放的思潮下,古巴正利用旅游资源赚取外汇,旅游产业成为朗姆酒和雪茄制造以外的又一支柱行业。


2019年12月,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起飞,到达温暖潮湿的哈瓦那。虽然美国和古巴的外交关系还在僵持中,但往来人次却不少。

哈瓦那机场的候机楼和国内县城的汽车站差不多大小。走出候机厅就是停车场,破旧但色彩明亮的轿车是古巴的名片。

此航线的机票不包含任何行李额度,30美元一件,不称重。站在行李转盘前,才理解了航空公司的难处:每个乘客至少有三四件行李,每个行李都用胶带和塑料袋打包成小山模样。

有一家人的行李加起来得有小轿车那么大。透过包装袋,依稀可以分辨出里面是席梦思、儿童玩具、被褥、家具等。这些物品在贸易严格受制约的古巴不容易买到。


出机场一共花了五个小时:半个小时出关,两个小时等行李,两个半小时接受行李检查。箱子里有违禁物品:无人机。接受了海关的处理:无人机被扣押。返程离境时,在缴纳看护费后,也顺利取回了扣押品。

在违禁物品登记表上签字时,发现其他被扣押的物品还有:GPS定位器、WiFi传输仪、卫星电话等等。简单来说,任何涉嫌私自通讯的仪器都会被暂时扣押。外国人在古巴合法上网要靠护照买时效卡,只能在装了特定WiFi的地点使用。

海关手续虽然繁琐冗长,但工作人员态度友好。无人机的备用桨叶、读卡器、充电线等都系数清点好才打包归还。海关人员以女性居多,后来在城里见到的警察也有很大比例是女性。卷烟制作、商店职员和旅馆经营也以妇女从业为主。

如果仅凭借想象去勾勒哈瓦那,想到的是加勒比海、莫吉托、雪茄、满大街复古的老爷车。事实上,也完全如此。

在古巴的城市当中,巴拉德罗是有钱人的度假胜地,城里只有海滩、餐馆和游客;马坦萨斯是工业中心,城市围绕着港口和工厂。唯有哈瓦那是繁华都会,体现着古巴的文化内核。


海明威喜爱光顾的酒吧是排队最长的地方。海明威的名句“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l Floridita”被用霓虹灯管框在酒吧的外墙上。莫吉托和大吉利是哈瓦那丢不掉的标签。

在哈瓦那的商业中心里,一杯鸡尾酒5CUC(5美元左右),一份主食10CUC,不包括小费。古巴人都不在这里消费,他们在国营餐厅可以用两三美元吃的很好,比如半张披萨1美元不到。

古巴人一般在国营公司、商店或餐厅上班,也有一小部分人从事个体生意。据当地青年介绍,他母亲在哈瓦那当医生,两年前的月工资不到120美元。近年来古巴政府有意发展旅游业,私营的民宿生意往往能带来更多收入。


哈瓦那居民区的菜市场,花生30比索一磅(9元人民币),番茄15比索一磅,黄瓜7比索一磅。相对当地人的工资来说还是挺贵的。古巴的餐食以米面和肉为主。开民宿的老板娘们才是蔬菜摊贩的主要顾客。


2019年是哈瓦那建城500周年。哈瓦那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不仅包括雕饰华丽的歌剧院、海明威光顾过的酒馆,还有古巴人居住的老城区。老城的房子悉数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原貌,挑高的楼层给房内带来了凉风和光照,室内装饰着色彩明亮、图案繁复的花砖。

虽然老城的房子优雅古朴,室外街道却脏乱不堪。所有二楼阳台都伸出一截水管,脏水直接砸在地面上。路上垃圾随意堆放,苍蝇飞舞,不注意脚下的话可能会踩到吃剩的炸猪皮或者一整个猪脑壳。


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给老城带来了新气象。打车穿过城区,司机自豪地指向哈瓦那的中心医院:“这是放眼整个拉丁美洲都名列前茅的医疗中心,很多外国人来这里看病。古巴的医疗全民免费。”

这幢高楼是苏联时期的建筑样貌,线条很冷很方正,沉重肃穆。周遭的建筑却是老旧的殖民风格,墙上画满了奔放的涂鸦。


在古巴的各个城镇间移动主要靠长途客车。从哈瓦那出发,六七个小时可以坐到南边的特立尼达。路修得像中国的省道,不收费,车辆不多。

沿途经过了村庄和小镇。古巴的乡村生活出乎意料,村民的生活条件不错,虽然出行的主要工具是牛车、马车和摩托,但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老爷车不适合奔驰在乡村土路上。


古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大,国营工厂和农场都提供公平的薪水。作为支柱产业的咖啡种植、朗姆酒加工、雪茄生产等农副业生产线很多设在乡镇。有的农场开放参观,也能赚到旅游业和餐饮业的钱。

古巴境内的海岛、湿地和海滩众多,徒步旅行者、潜水冲浪爱好者常常住到农家院。给旅客提供住宿和餐食又成了农村的一大收入来源。加上农村可以自己种植蔬果,也可以在海边打鱼,家庭开销比起在城市大大节约了。而且,医疗和教育依然对乡村免费。


古巴有加勒比的碧海蓝天,有安静祥和的村庄,有混沌迷人的都市,有充满音乐和色彩的生活。虽然在这里要忍受网络的时有时无和短缺的物资,但是古巴有自己的特色,古巴人也在努力融入这个世界。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