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所见:妊姓古薛国
金文所见:妊姓古薛国
薛国,这个位于今山东滕州市一带的古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初年。通过金文铭文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一窥这个古老国家的历史文化。本文将通过金文所见的薛国文物,探讨其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及其与东夷文化的联系。
据《滕州前掌大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2005版)的介绍,前掌大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前掌大村,从1964年考古调查发现到1995年之间断断续续进行多年的考古发掘,清理出110座商周墓葬,带墓道的有12座,考古报告认为系一处方国贵族墓地。遗址出土许多带“史”族徽铭文的青铜器。对于前掌大墓地的属性,邵望平、李学勤认为属于奄国,冯时则认为属于薛国,薛国为史氏。前掌大墓地遗址以西一公里即为著名的薛国故城遗址,且传世及考古出土有属于薛国的带“史”族族徽的金文可以证明。故本文从冯时先生之说,前掌大墓地属于史族薛国所有。
薛侯鼎
时代:西周早期。
著录:《殷周金文集成》2377。
铭文:“薛侯戚作父乙鼎彝。史”。
“薛侯鼎”为传世器,今不知所藏,只有摹本铭文流传,不见拓本传世。其中或有摹写不够准确之处。
薛,国名;侯,爵称;戚;私名;史,薛国族徽。
这件铭文可以证明,薛国是以“史”为族氏标识的。
父己亚薛史鼎
时代:商代晚期。
出土:1975年陕西岐山县北郭乡北寨子村出土。
著录:《殷周金文集成》2014。
铭文:“父己。亚薛。史”。
亚匡内之字,据王恩田《陕西岐山新出薛器考释》(见王恩田著《商周铜器与金文辑考》第139页,文物出版社,2017年)认为,这个字从䇂从口,即古文“薛”字。薛,国名;史,族徽。和“薛侯鼎”一样,“父己亚薛史鼎”铭文,同样证明薛国的族徽符号是“史”。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认为:“薛”可能是从“史”族分化出来的,即薛国可能是史族的一支在殷代受封而建立的。前掌大墓地应该就是薛国的贵族墓地。
位于今山东滕州市一带的薛国,其铜器为何出土于陕西岐山。王恩田认为,应系周人在灭商及征伐殷东五国等战役中的战利品。
薛侯盘
时代:西周晚期。
著录:《殷周金文集成》10133。
铭文:“薛侯作叔妊囗媵盤,其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薛侯,薛国国君;叔妊,薛侯之女,叔是排行,妊是薛国之姓。这是一件薛侯为女儿出嫁所作的一件陪嫁媵器。从“薛侯盘”铭文可知,文献所载薛国为妊姓是可信的。
据《世本·大夫谱》记载:“薛氏,任姓(任即妊),夏奚仲封薛。”《世本·世家》云:“薛世家:薛,任姓(任即妊),侯爵,黄帝之苗裔奚仲封为薛侯,奚仲之后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记载:“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姓。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旧云:鲁国薛县,今徐州有薛城,在滕县东南五十里是也。”
薛侯匜
时代:西周晚期。
著录:《殷周金文集成》10263。
铭文内容和“薛侯盘”基本相同:“薛侯作叔妊囗媵匜,其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这件器物和“薛侯盘”应是同一时期为薛侯女儿出嫁所作的同一批陪嫁媵器。
薛子仲安簠(两件)
时代:春秋早期。
出土:1973年山东滕县城西40里薛国故城内出土。
著录:《殷周金文集成》4546、4547。
器盖同铭文:“薛子仲安作旅簠,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薛子,薛国国君之子;仲,排行,即孟仲叔季之仲;安,私名。
走马薛仲赤簠
时代:春秋早期。
出土:1973年山东滕县城西40里薛国故城内出土。
著录:《殷周金文集成》4556。
铭文:“走马薛仲赤自作其簠,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走马,官职名,文献称“趣马”,商周时期监管马匹的马政官员。
薛仲赤,人名,应是薛国贵族。
目前所见薛国的金文材料有限。从文献记载来看,薛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薛国大概立国夏朝初年,即文献所记的“禹封(奚仲)为薛侯”。薛国大概亡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或齐国。《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春,滕侯、薛侯来朝。”杜预注:“薛,鲁国薛县。”这说明薛国可能被鲁国灭亡。但清代学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云:“薛,或曰战国时齐灭之也。田婴封于薛,谓之薛公。秦置薛县……今薛县在滕县南四十里”。
从文献记载来看,薛国血脉为黄帝苗裔,属于华夏民族,但薛国所居之地,今山东滕州一带,三代及以前属于东夷民族,薛国文化带有东夷文化的因素。对此,北大学者王迅《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指出:“周代与齐鲁两国为邻的莒、邾、薛、纪等国,或者本身即为东夷人所建立和统治,或者地处东夷故地且受邻境东夷文化影响,文化内容都包含着东夷文化的成分。”从考古发掘来看,薛国文化中的东夷文化因素如“在贵族丧葬制度方面,保持着包括殉人制度在内的夷礼夷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