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字“乍”的历史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千年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字“乍”的历史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千年变迁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12/08/69574846_1148718914.shtml

汉字“乍”字的演变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楷书,其字形和字义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乍”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用刀雕刻文路
行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乍”zhà,指事字,异体字作“
”,“乍”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甲骨文的“乍”字是由“刀”和表示纹路的“∧”构成的,会以“雕刻”之义。商末周初的部分金文将“∧”讹作“卜、在、耒”等;楚简中,除上博楚简外,均承袭“卜版”;上博楚简、秦简的字形一致,近似“亡”字;东汉《说文》小篆承袭秦版,写作“
”;汉隶并未承袭《说文》,虽略有改动,但相对完好的承袭了甲骨文字形;楷书保留了右侧三横,将“∧”符号置于顶部左侧。造字本义:用刀雕刻文路,引申为“制造、雕刻”等;也可以引申为“成品、作品”等。

感言:“乍”字研究了很久,终窥造字者初衷。甲骨文的“乍”字是由两个字符组成的,笔者最初将其理解为“耒”的指事字,“∧”作指事符号,与“耒”组合,会以“耒地过程中的土屑”。总感觉字符粘合度不够,字义牵强。某日,突发奇想,想到“∧”与“文”字中的符号是一致的,“刀、耒”的甲骨文字形又相似,再结合“乍”字亘古不变的字义。才发现,这是一个由“刀、∧”组成的指事字,指“用刀雕刻文路”。造字者如此简单的“设计”却困扰国人千年,其原因是多层面的。一是,卜辞中,此字符的书写便已十分混乱;二是,在西周及其后世,“乍”字逐渐形变,且与“亡”字变得极为相似。“乍、亡”之所以会演变得十分相像是有原因的,“乍”字的“∧”符号与“亡”字的“丆”符号是很相似的;更为重要的是,后世对“亡”字结构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正是由于西周及其后世的人将“亡”字错误地拆分作“刀”和“丨”(或作“丶”),才使得两者在书写形态上愈发难以区分。
备注:
从甲骨文的“文”字可见,“∧”位于“文”字内部,“∧”于“文”而言,虽然表示“鱼鳞”,但同时也可引申作“纹路”。而于“乍”字而言,“∧”即表示“文路”,既包括“文字”,又包括“纹路”。
由于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的“乍”字,一直都很混乱,即其中的“∧”符号讹变后,令整体字形形似“亡”字。但字义上,相对统一,这一时期的“乍”字,主要作“制造、制定、作为”义。直到秦末,莫名其妙产生了“突然、忽然”义,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42正:“乍陰乍陽”。
从秦简、东汉《说文》不难看出,秦末汉初的人将“乍”字讹作“从亡从一”,会以“止亡”义。即指一种对死亡的“干预”,使得“乍”字在秦末,产生了“制止”义,进而引申出“突然、仓猝”的引申义。
“死、亡”二字都不是指“人消失”,“亡”字,是借“丆、丿”抽象地描绘了一种状态,即“牵引某物,反向拉伸”的状态。“死”字,是借“歹、尸”描绘了“尸主”主观意义上的“静止状态”。甲骨文中,真正表义“人消失”的字作“从囗从人”,最终被隶定作“
”。“
”属于正常死亡,“死”属于非正常死亡,由于“因、囚”被创造,西周及其后均使用“死”字来表义“人消失”。(详见“死”字)
甲骨卜辞中,“乍”字有一种常见的句型,如“(主语)亡乍
”、“(主语)㞢乍
”,分别表示肯定和否定。其中的“亡”字表示否定,大致可以释作“不、没有”;“㞢”字在此处表示肯定,大致可以释作“有”。“乍”字在甲骨卜辞中的另一主要用法为“乍邑”,即“建设城邑”。
卜辞中有很多“乍”字的写法怪异,这或许说明,时人并不完全知道其中两个字符所表示的含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