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数字化赋能出行新体验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数字化赋能出行新体验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其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创新和便利设施备受关注。从自助值机到智能安检,从智慧导航到综合交通换乘,三期工程通过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一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安全、高效、舒适。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全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生朝 摄
T3航站楼的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是T1和T2航站楼总面积的4倍以上。然而,如此庞大的空间并未影响旅客的出行效率,反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了换乘效率的大幅提升。
在出发大厅,所有值机柜台都配备了自助值机设备。兰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冶张全介绍,三期工程将自助值机与自助行李托运整合,实现了自助值机托运一体化。行李托运时,旅客只需将箱子轻轻推入与地面齐平的传送带即可完成操作,省时省力。
“旅客”模拟进行安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在安检环节,三期工程采用了智能化的自助验证闸机,旅客只需扫描登机牌、身份证并完成人脸比对即可快速通行。63条安检通道全部配备了智能安检回筐系统,通过上下两层的设计和人筐绑定技术,有效提高了安检效率和安全性。
在T3航站楼内,智能服务设施随处可见。旅客可以通过语音或触屏与“机器人小兰”互动,获取信息或帮助托运行李。微信中的“智慧航站导航”小程序可以提供实景导航指引,确保旅客不会错过登机口。当旅客在航站楼内跌倒时,安防系统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置。
走在自动步道上的参与机场运行演练的“旅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在交通换乘方面也实现了重大突破。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不仅提供高铁、长途客运、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还预留了地铁站接口。旅客下飞机后无需再次安检即可直达高铁站。
综合交通中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配套建设的两座停车楼共设有3800个停车位和76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停车楼还配备了自助泊车系统,通过强大的数字系统和AI摄像头支持,停车机器人可以替代驾驶员完成停车操作。如果忘记停车位置,只需通过小程序输入车牌号即可轻松定位。
T3航站楼内的指示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通过一系列智能化、人性化的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为未来机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