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颜真卿楷书三阶段:从早期生成到晚期成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颜真卿楷书三阶段:从早期生成到晚期成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2/08/7385589_1146583200.shtml

颜真卿的楷书,即“颜大楷”,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其早期的《多宝塔碑》到晚期的《颜家庙碑》,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不仅完善了楷书的法度,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本文将梳理“颜大楷”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并探讨其流派传承,以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早期:生成期

如果将“颜大楷”的发展过程拟人化,早期作品可以称为“生成期”。这一阶段,颜真卿在学习古人的笔法时,严格遵循规矩,但在结体上已初显宽整的格局。以《多宝塔碑》和《郭虚己墓志》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特点。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的作品,从现存的“颜大楷”作品来看,这无疑是初期之作。此时,颜真卿的书法尚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最显著的“钩”笔法上,仍沿袭古法使用推钩。在结体上,虽已显露出“宽博”之势,但变化较少,尤其是横画,多呈现平行的板状结构。

启功先生曾评价《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与颜书诸碑俱不类。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签。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此必当时经生所书耳’。”如果单从字面上分析,启功先生所言不虚,《多宝塔碑》的横画排叠、收笔重顿确实与写经体有几分相似。但通过与颜真卿另一件早年作品《郭虚己墓志》的比较,可以明确证明《多宝塔碑》是“颜大楷”的早期面貌。从这两件作品可以看出,颜真卿早期的书写风格严谨守规,通篇气象端正,初步展现了庙堂格局。

二、中期:成长期

中期,可以比喻为“长大成人”的成长期,代表作品是《颜勤礼碑》。正常的书家书写轨迹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这也是从事书法这种“生成艺术”的正确路径。

颜真卿在“既知平正”后,并没有一味追求“险绝”,而是返归“平正”,不断深化书法的“法”,逐渐完善笔下“钩挑”的技法,最终使书法艺术的技法书写达到完备。从局部来看,书法作为生命力旺盛的艺术,需要讲究书写法度;从宏观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正是得有颜真卿这样的伟大书法艺术家和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来充实和支撑!

以《颜勤礼碑》为例,钩挑衄挫细致,长横“起笔如揭”,斜捺燕尾出锋,灵动多姿。在推陈出新的同时,颜真卿的书写格局进一步扩大,结体以环抱为主,笔势外拓,充满张力,气象浑厚。

三、晚期:成熟期

晚期,即“颜大楷”的成熟期,代表作品有《大麻姑仙坛记》和《颜家庙碑》。

《大麻姑仙坛记》用笔完全遵循颜体法度,钩挑衄挫明确,虽然增加了不少装饰性的动作,但作为艺术行为,这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留下了当时的历史痕迹,更为后世书写提供了法式,其功不可没。

此碑的结字特点为外形方正宽博,内里疏密随意,单字具足小气象,而通篇组成大格局,疏朗俊逸,雍容潇洒。

又过了近十年,颜真卿71岁时为父亲撰书的《颜家庙碑》,更是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有识之士称其“道法天成”,“真气弥漫”。虽然目前还难以感受到书法作品中流动的真气,但从“形而下”的字面来看,此碑的每个字都“随体诘屈”,四维到位,因单字内构架疏密得宜,并不觉得拥塞板滞,而是“字字珠玑”,个中委曲,妙不可言。通篇紧凑而不侵犯、扩大而不散乱、雄强而不霸道、厚重而不迟钝。可以说,《颜家庙碑》是“颜大楷”的“极则”。

因此,说“颜大楷”为书法艺术大楷之“极则”,亦应不过也。借用古人评论山水画语“浑厚华滋”,正可领略“颜大楷”的神韵。

四、流派举例

对于“颜大楷”,不善学者往往只看到其“叉手并脚田舍汉”的粗笨一面,视浑厚为粗笨,越学越颓废,以至于成为“墨猪”;善学者则能取其精华,如苏轼、傅山,同出一源,各自成溪,使得“颜大楷”“碧波荡漾”“子孙满堂”。

苏轼书法

苏轼一门都学颜书,其中苏轼成就最为显著。米芾《海岳名言》说“颜真卿,每使家童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如果单从笔法上挑出颜书“燕尾”等点画,吹毛求疵,是学者片面斜视,不足取。可观的是苏东坡先生学颜大楷,取其浑厚,略去碑字刻画假象,“透过刀锋看笔锋”,得到“颜大楷”的大格局大气象,结果以充足的书写意味,形成“苏体”一派,其后有石涛上人,郑燮先生,汇成河流。

傅山书法

傅山先生修道,气节高昂,又是医学家,书画之于傅山先生,本属小技。但人艺合相,如同其志气“别格特立”,在书法艺术上,提出来“四宁四毋”书写准则,又身体力行,充分吸纳“颜大楷”的养分,形成自家面貌。厚重欹侧,“耿耿于怀”,卓尔不群。

五、启示

笼统地追溯“颜大楷”来龙去脉,可以明确学习方向,增进我们的艺术信心,维护我们的艺术主张。书法艺术是自然生成的艺术,是铁的规律;切不可走入专讲“构成”的死胡同,在书法道路上,路数对头的前提下,只有大量书写,真心求得量变到质变,深入传统,向古人学习,“学进去,闯出来”,培养自己书法艺术风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