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从“工业重镇”到“算力新城”的转型之路
韶关:从“工业重镇”到“算力新城”的转型之路
作为广东省的“北大门”,韶关曾以“华南重工业基地”闻名,诞生了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台电风扇等多项“全国第一”。如今,这座工业老城正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韶关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前瞻布局,加速向“算力新城”迈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东数西算”风口下
韶关何以脱颖而出?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便是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韶关何以入选?藏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交织中。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调度中心。
- 自然条件优异:年平均气温21℃,全省最低,可显著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地处非地震带,属于灾害低发区。
- 区位优越:是广东“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中的重要极点,交通出行便利,高铁最快45分钟到广州、90分钟到深圳,丹霞机场直达北京、上海等国内多个主要城市,商务往来、物流交通都非常便利,并在今年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投资成本低廉:各类要素成本约为珠三角地区60%。电力充沛,年发电量270亿千瓦时,富余90亿千瓦时,供电可靠率接近100%,绿电优势突出,现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50%,输配电价全省最低,每千瓦时比珠三角地区低0.14元;用水便宜,非居民用水价格每吨比深圳、广州等城市分别低1.19元、0.88元;土地供应充足,满足大型互联网企业对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的布局要求。
- 人才智力支撑强劲:拥有18所大中专职业院校,7个大数据专业,每年输送相关专业毕业生超3000人,并与华为等企业共建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打造一体化大数据人才服务高地。
此外,政策层面,省、市累计出台10多项专项规划,从用地保障、电价优惠到奖励支持,全方位降低企业成本。例如,对落地入驻的A大模型,前2年按照算力消费额的30%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对入驻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的人工智能企业,前2年免费提供场地,后3年租金减半。
依托这些优势,韶关规划了6277亩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布局“3个生产中心+1个数字产业孵化中心”,规划建设50万架标准机架,全力服务大湾区的算力需求、人工智能AI、数字经济发展。
两年多时间,韶关算力从无到有,算力之城架构初显、其势已成。
算力规模加速壮大
电信、联通、鹰硕、华韶、移动、北江智算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电信二期、联通二期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腾讯项目一期已开工、二期正在进行能评,万国数据、爱特云翔等顺利动工。
广东韶华科技有限公司。
基础配套加速完善
建成10条连接大湾区城市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以及京汉广、沪宁汉穗、梧韶赣等省际一级长途光缆;到广州、深圳传输骨干机房单向时延已分别降至1.3ms、1.66ms,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绝大部分低时延类业务需求。
算力调度设施持续完善
联合鹏城实验室建成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中心,已接入鹏城云脑II、广州超算、华南数谷智算中心等7家算力资源。
全产业链布局
从“存储”到“应用”的生态跃迁
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不仅仅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算力需求、构筑算力全国一张网这么简单,而是通过“上游设备制造—中游数据存储—下游开发应用”的全链条布局,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游数据中心是发展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数据开发应用产业的火车头,只有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启动建设,才能吸引相关设备企业来韶投资设厂,也只有形成了大规模的算力和存储了大量数据,才能集聚算力和数据应用产业。”市集群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想方设法推动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建设是培育全产业链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此,韶关举全市之力推进集群建设,专门成立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出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系列支持政策,建立联合招商和代办工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等要素保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已入驻22个智算中心项目,总投资621亿元,已建成6.74万标准机架、形成5.06万P智算承载能力。
依托数据中心,韶关协同推进上游制造业和下游开发应用落地,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上游设备制造领域,华天科技(封测)、朗科科技(存储)、左江科技(服务器)等项目已投产。
在下游数据应用领域,韶关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与抖音、百度等签约加大数据清洗、标注等数据处理业务,并计划引进数据分析公司,为各行各业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
此外,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低空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事实上,低空经济的两大核心领域,装备研制与运营端均离不开算力的强大支撑。而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其开发、训练、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算力的广泛参与。在此背景下,韶关作为全国算力布局的重要节点,拥有全省最大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资源,能为韶关发展低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韶关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发展机遇,充分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加快布局发展“低空经济”,不断丰富低空业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面向未来
打造“算力之城”新名片
未来,韶关将坚持把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发展从信息设备制造、算力中心建设到智算应用落地的大数据全产业链,举全市之力打造“立足韶关、服务湾区、连接全国”的华南地区算力中心。
- 全力打造湾区算力底座:支持华韶、鹰硕、电信、联通等已建成项目做大算力规模,力促万国、腾讯等已动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推动华韶二期、中联等项目尽快入场动工建设,全力提高韶关集群算力的规模和质量,打造全省最大的算力底座。
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智算中心效果图。
全力推动算力流通和交易:会同电信运营商在今年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节点,全力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创建工作,减少网间数据绕转,进一步降低到大湾区网络时延,不断扩大承载大湾区极低时延业务范围,建成以韶关为中心的“市区1ms、大湾区3ms、省内5ms、枢纽中心和主要省会城市20ms”高速算力时延圈,实现算网一体、算网融合,助力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全力培育新产业、新生态:全力服务国家驻粤单位、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重点算力应用企业使用韶关算力资源。与电信运营商、万国数据等入驻企业组建联合招商队,到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拜访招商,多措并举降低韶关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大力招引企业大模型和金融、互联网、智能驾驶等算力使用大户使用韶关集群智算资源,推动华为先进存力中心等项目尽快启动建设,与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打造大模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智算相关产业或生态,建设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促进算力和数据的高质量服务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