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结婚人数创新低,影响有多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结婚人数创新低,影响有多大?

引用
虎嗅网
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99927.html

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数量创下1980年以来新低,仅为610.6万对,较上年减少157.4万对。这一变化不仅关乎个人生活选择,更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人口结构到消费市场,从房地产到经济增长,结婚人数的减少正在引发一系列深远影响。

为何结婚人数持续走低?

结婚人数的减少,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趋势。

从短期来看,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基本释放完毕。2023年结婚人数和2024年出生人口的反弹,正是这一效应的体现。此外,文化及民俗因素也影响了部分人的结婚意愿。例如,2024年作为“寡妇年”的说法,就影响了一些人的婚期安排。

从长期来看,结婚人数的下降趋势早在2013年就已显现。当时结婚人数达到顶峰后开始持续下滑,仅在2023年因特殊情况出现小幅反弹。这一长期趋势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 婚育意愿下降: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率已从高峰时期的10‰降至不足5‰。
  • 初婚年龄推迟:199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3岁左右,到2020年已推迟至28.67岁。
  • 适婚人口减少:1980年代是生育高峰,而00年代人口相对较少,直接影响了当前的婚育人群规模。
  • 婚育成本压力:包括彩礼、住房、教育等在内的物质成本,以及时间、精力等机会成本,都在不断攀升。

结婚人数减少的影响

结婚人数的减少,最直接的影响是生育率的下降。从结婚到生育通常有9个月的时滞,2024年结婚人数的减少,将直接影响2025年的出生人口。2024年出生人口虽反弹至954万,但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疫情后补偿效应和龙年生肖偏好驱动。随着这些短期因素消退,维持900万以上的出生人口规模面临挑战。

这不仅关系到人口结构,还可能重塑家庭结构。当前,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碎片化、原子化家庭日益增多。这种变化虽然带动了单身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孤独化、低欲望等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挑战。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虽然单身人口增多看似增加了住房需求,但考虑到购房主要与结婚和教育需求相关,结婚率的下降可能削弱这一需求基础。

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

面对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的趋势,国家已采取多项措施:

  • 放宽结婚门槛:取消结婚费用,实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部分地区已实现全国通办。同时,设置30天“离婚冷静期”,以减少冲动离婚。
  • 整治天价彩礼:将部分彩礼居高不下地区设为婚俗改革试点,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 延长婚假: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提出延长婚假,部分地区婚假可达20-30天。
  • 生育补贴:多地出台生育补贴政策,其中湖北天门市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补助最高可达9.63万元和16.51万元。

扭转婚育意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人口政策、社会观念和经济支持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这一问题关乎个人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全社会持续关注和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