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在民国时期为何被一分为四
内蒙古地区在民国时期为何被一分为四
内蒙古地区在民国时期为何被一分为四?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历史过程。
图1:蒙古草原风景
民国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曾经存在塞北四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和宁夏省。之所以被称为塞北四省,是因为这四省都位于长城以北。长城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历史上汉人跨过长城被称为出塞,因此这四省被称为塞北四省。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一直主要占据中原和江南地区。塞外的辽阔草原则一般不在中央王朝范围之内,所以很多草原部落相继在此扎根,成为北方边患。虽然在汉唐等朝代国力强盛,曾经对这些游牧民族进行军事打击,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图2:民国时期塞北四省
清朝入关后,采用了相互区别的行政管理政策,在汉族地区沿用行省制度,在北方边疆地区则设立将军辖区进行羁縻统治。因此,其实清朝对漠北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图3:清朝-塞北地区
在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时期,这还不称为边疆问题。但到了清朝后期,蒙古地区开始面临着来自北方沙俄帝国的威胁,而且俄国人还对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虎视眈眈。
图4:清朝疆域图
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民国政府依然面对着清朝留下的内忧外患。外蒙古地区在沙俄的支持和引诱下,宣布独立,甚至还妄想控制内蒙地区,不断派兵骚扰。
图5:袁世凯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袁世凯和之后的北洋政府在军事上回击的同时,将面积广阔的内蒙古拆分为三个特别区,加强管理,巩固该地区的统一。这三个特别区,就是塞北四省中的察哈尔、绥远和热河。这样至少使内蒙古无法像外蒙一样谋求独立。
图6:北洋军阀代表人物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靠着当年北洋政府的这一措施,才使得军阀混战的民国依然能保持版图完整。除塞北四省之外,川藏边界的西康省之所以成立,原因也在于此。
图7:中华民国全图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进一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内蒙古地区正式建立塞北四省:绥远省,宁夏省,察哈尔省,热河省。这种拆分方法在当时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稳定。而且,在抗战时期,还有力地抵抗了日军的侵略。
图8:察哈尔抗日武装
抗战胜利后,在我党的领导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当时管理区域并不大。建国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强大,北方威胁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进入五十年代,曾经的塞北四省被全部撤销,大部分地区并入了内蒙古自治区。
图9:内蒙古自治区的老领导-乌兰夫
后来,到了60年代末,原本已经固定的内蒙古区划,一度又出现调整。其西部分别划给了甘肃省和宁夏自治区,东部划分给了黑吉辽三省,自治区管辖区域仅剩下内蒙古中部,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年。在70年代末这些划出去的地区,又被还给了内蒙古自治区。
图10:七十年代中国政区图
此后,内蒙古自治区的疆界一直都没有变化。有意思的是,由于东西跨度过大,所以存在各种方言,其西部是比较明显的甘肃口音和新疆口音,中部则是山西省方言,东部更接近于东北方言。这些文化现象共同建构成了我国现在东西跨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图11:内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