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肌酶谱是什么?又有何临床意义?

创作时间:
2025-03-20 23:56: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肌酶谱是什么?又有何临床意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12/17/11685912_1148758452.shtml

什么是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是心内科常用的早期识别心肌损伤的手段,主要通过抽取静脉血的方式,对血清中各种心肌酶含量进行检测,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a-HBDH),五项以判断心肌酶谱是否存在异常,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检查目的

当心脏出现异常,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引起细胞内各种酶和蛋白等物质释放入血,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的酶或蛋白等物质含量变化就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情况。如果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以及心前区压榨感等,也可通过心肌酶谱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炎。

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

肌酸激酶(CK)

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在ATP提供的能量下,催化肌酸生成磷酸肌酸和ADP,肌酸激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3~8小时即明显升高,10~36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但是当病毒性心肌炎时,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多发性肌炎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各种插管术和术后、肌内注射氯丙嗪等,肌酸激酶均可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有三种同工酶,CK-BB(分布在脑),CK-MB(分布在心肌),CK-MM(分布在骨骼肌)。CK-MB广泛用于临床对心肌损伤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检测,是临床医生诊断AMI最信赖的指标之一心肌损伤后介入治疗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标志物。主要用于再梗的检测。用于较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但是当肌营养不良时,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故CK-MB虽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但相较于CTnT特异性仍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LDH水平的升高常于发作后6-10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H,对于就诊较迟CK已经恢复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床上常作为CK-MB的补充检测。优势: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LD1和LD2活性均增高,但LD1增高更早,更显著,导致LD1/LD2比值升高。因而LD1/LD2 ≥1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特异性指标。劣势:同样因其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中,故特异性不高。

谷草转氨酶(AST)

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胰,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果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一周。劣势:由于存在广泛,故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敏感性77.7%,特异性53.3% ),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主张AST用于AMI诊断。

α-羟丁酸脱氢酶(a-HBDH)

主要存在于人的心肌、肾和红细胞中。a-羟丁酸脱氢酶不是一个特异的酶,它是含有H亚单位和的LD1和LD2的总称。a-羟丁酸脱氢酶有较高亲和力,含H亚单位的LD同工酶可催化a-羟丁酸脱氢。所以a-羟丁酸脱氢酶可以代表除LD5外的其他同工酶(主要LD1和LD2)活性。时效及劣势:血中升高时间较迟,同工酶检测周期较长,特异性低,血中升高持续时间长,并且溶栓时多伴有溶血,不能用于再灌注。

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查心肌酶谱?

  1. 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病毒性肝炎,胃肠道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及妊娠中或产后,出现心慌、气短、心律紊乱、胸痛等症状,可能发生心肌炎者。
  2. 已确诊为心肌炎者,观察其病情变化。
  3. 怀疑或确诊为新近发生心肌梗死者,但心肌酶谱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此外,心肌肌钙蛋白T(cTn)是反映心肌损伤高度持异、高度敏感的指标,特别是在心肌梗死时出现早、数值高、持续时间长,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疾病的重要指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