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平民男子服饰
明朝平民男子服饰
明朝平民男子的服饰制度经历了从严格到多元的演变过程。从朱元璋时期对汉族服饰的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服饰制度的逐渐宽松,平民男子的服饰种类繁多,既有实用性的考量,也体现了不同场合和身份的差异。
明初,朱元璋在结束元朝统治,恢复汉族传统文化的时候,对汉族服饰做出更严格的规定,细致、明确。先是禁胡服、语言、姓氏,服饰制度“上承周制,下仿唐宋”。“贵贱之分,以衣识人”在明代是非常明显的。
明代服饰制度森严,违反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在明朝初期,但是到了明朝后期服饰更加多元化,僭越的案例也是很多的。
明朝百姓首服
明朝的巾形式多种多样,唐宋遗留下来的传统再加上新的演变达数十种之多,文人的巾常见的有东坡巾、平定四方巾、唐巾、庄子巾等等。
贫民男子以巾为主,网巾、包首、巾帼、葛巾、白帻、后期流行瓜皮帽,总体简单实用为主。
束发冠也在明朝发扬光大,束发冠也是士庶一族的青睐之一。
笠是明朝百姓常带的帽子,在夏日及下雨的时候戴着。
笠作为中国传统的形式,传播至朝鲜、东南亚及日本,笠的种类也有多种。感兴趣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明朝百姓服饰
明朝初年规定百姓只能穿杂色盘领衣,禁止用黄色。材质不能使用锦绮、纻丝、绫罗等,只能用绸、绢、素纱、布等材质 。百姓不能穿靴,后期穿靴不能装饰。
- 搭护: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类似于短袖外衣。
- 直身:一种宽大的长衣,与道袍相似。
- 程子衣:一种宽松的袍服。
- 裤褶:一种宽松的裤子。
- 裙:在某些情况下,男子也会穿裙。
- 方巾:头戴四方平定巾,亦称方巾,是一种四角方正的轻便纱帽。
- 短衣:普通平民多穿短衣,搭配头巾或小帽。
- 瓜皮帽: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最初为仆役所戴,后普遍流行。
士庶百姓在劳作的时候穿着大襟右衽的裋褐,裋褐分长短,没有统一规定。
下图明朝男子开襟凉衫
青裳、白布裤、青布鞋是比较常见的穿搭。
头戴网巾,身着短布裤的逃亡百姓。孩子在小的时候穿着红色的肚兜及开裆裤。
头戴白帻的船夫和逃亡的一家
头戴风帽,衣着深衣的士人。
总得来说,明朝百姓的服饰种类不比贵族的制度严明,更多的是简单实用为主,中层的服饰图案装饰比较多,更多的百姓是素衣为主。但是款式多种多样,男子的服饰也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改变。地区和职业差异性也是导致服饰的不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