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天都在烦恼要煮什么吗?试试预开菜单,从容下厨更省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天都在烦恼要煮什么吗?试试预开菜单,从容下厨更省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uncolor.com.tw/m/mArticle.aspx?id=1511&srsltid=AfmBOop3S8BNfZLae5wfi8WjC4HcNTl2neQfJhVh3mFWneCxWWphtFJM

在家吃饭,不仅是为了健康和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家”的味道。在新书《林姓主妇的晚餐餐桌提案》中,作者通过清晰的料理逻辑与配菜公式,让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就能做出美味、营养兼具的四菜一汤。这本书特别适合忙碌的父母,让和孩子一起在家好好吃顿晚餐,不再是件困难的事。

讲到决定煮什么的方法,很显然分为两派。一是直觉派,要煮之前才打开冰箱看有什么食材,或是跑一趟超市随机应变。二是规划派,会预先想好那几天要煮什么,把菜色都配好,再去把菜一次买齐。而本书的作者,林姓主妇,很显然是规划派。

其实作者并不是天生如此爱规划,这完全是在当妈之后才被逼出来的习惯,因为带小小孩去采买的过程无比艰辛。在这样的压力下,作者自然是不可能悠悠哉哉在超市寻找灵感,于是开始以周为单位,在手机记事本里列好菜单和要买的菜。通常是星期一列,星期二市场开市时采买,周一下午就顺势做清冰箱料理。

很多人听到作者这样做,会说一次想好几天的菜单,很累耶!但其实作者这样执行几年下来,觉得整休而言好处太多了,具体来说有以下七点:

好处1:一气呵成想好,之后按表操课就好

想好一周的菜单当然需要花时间,以作者来说,大概会需要十到二十分钟,就看灵感多不多,卡住了就去翻食谱书或上网找。但一周只要做一次,就可以确保往后几天能无脑地如法炮制,对作者而言反而更轻松。

反之,如果不一次想好,而是每天每天想的话,会有种被这事情纠缠,永远无法摆脱的感觉!妈妈的待办事项随时都像卷筒卫生纸那么长,能杠掉一个算一个,宁可先苦后甘,才可以彻底把这事情抛诸脑后,直到下周。

好处2:精準採買,避免食材浪費

作者非常討厭冰箱有剩菜或是無法如期用完的食材(冷凍庫裡常備肉品不算),所以一定是根據菜單,很明確採買需要的量。

如果很隨興憑感覺湊菜單,可能會臨時買不到需要的食材,想煮的煮不出來,或是一時手快買了卻無法如期煮掉,不知不覺造成浪費。

很多人會問,葉菜類不耐久放,如果一次買一週的量,該如何挑選分配蔬菜呢?

作者的原则是,绿色叶菜类只买两天份,往后的天数,就会靠比较耐摆放的蔬菜出菜,像是高丽菜、大白菜、花椰菜、娃娃菜、甜豆、四季豆,瓜类与菇类也相对耐放,用这个方式去采购就不用担心。

好处3:菜色间彼此支援,让食材更充分地被利用

有时买到的食材可能份量偏大,一餐煮不完,如果没办法想出可以继续变化的菜色,最终就是摆到烂了也沒煮掉。

一次列好一周菜单,就可以预先把食材的后续利用方式想好,像是一颗南瓜取¾煮浓汤、隔天再拿剩下的炖肉,彻底运用食材的同时,也不用担心吃腻。

好处4:用更全面的视角检视营养与口味的搭配

除非料理经验丰富,不然临时想出来的菜色,很容易因为当下灵感、食材有限,而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像是营养搭配不够均衡,或是口味都太重咸、太清淡,甚至菜跟菜的口味根本不搭。

事先搭配好菜单,用更综观的角度看菜单内容,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发生,还可以以一周为单位去变化食材,像是一天吃猪、一天吃鸡、一天吃牛,让家人吃到更多元的营养。越是厨房新手,越该练习预开菜单,会减少很多临场惊慌失措的不安感。

好处5:可确保菜色有一定的变化性

人的思考都是充满惯性的,最直觉的想法,往往就是你最常想到的方案,这点在煮饭时更是明显。所以很多人煮饭就是那几招,没空多想的时候更是不可能变化,久了会发现都是同样几道菜在轮,没什么新鲜感。

事先想好菜单,就可以尽可能在口味上做变化,像是不时穿插日式、西式、韩式的料理,有需要的话就提前做功课找食谱。这样下来,餐桌的变化一定會很精彩,也会让我们持续扩充口袋食谱。

好处6:依照每日生活步调,挑选菜色超前部署

看这本书你会慢慢体会到,选择什么樣的菜來煮,是有策略的。像作者在排菜单时,就会先根据当周行程做对应的安排。

老公要出差的日子,就准备炒饭、煎饺这种可以简单跟两小吃的料理。哥哥上課后社團会比较晚回家,就准备丼饭、鸡肉饭这种一碗饱料理,他才有空去写功课跟休息。又或者,老公会比较晚到家,那就准备不怕冷掉的燉肉料理。放鬆的週五就准备有点異國情調的美食,全家一起慢慢享用。

这些顺应生活步调所做的细微调整,不但会让掌厨者感觉顺风顺水,更会让家人在餐桌上感受到被体貼与照顾,這是在家吃飯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另一个可以因應生活步調而調整的方向,就是料理難易與費時程度。忙的时候就挑简单的菜做,閒暇时就挑平常没什麼机会做的功夫菜。這些道理講起來都很理所當然,但臨陣上場時,不見得有辦法考量到那麼多面向。

像是明明知道很忙,也觉得要做的菜应该不难,却没注意到其实每道都要靠炉火炒,结果一道道轮流炒完也超过半小时。事先想好的话,就可以分散加熱方式,一道炒、一道蒸、一道烤、一道冷菜,备餐步调会更从容。

好处7:可前一天看菜单,为隔日做好准备

作者习惯每晚睡前会看一下隔天规划的晚餐菜单,预先把要煮的肉拿到冷藏解冻,也会确认需要的食材是否都已准备好,若缺什么,隔天还来得及补买。

此外,看菜单的时候,作者会感受一下整桌菜的难易度,做好心理准备,稍微在脑海里模拟料理顺序。若有些步骤可以提前完成,作者就会趁小朋友午睡时处理,藉此减轻自己傍晚煮饭的费力程度。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如果作者在厨房能看起来少一些狼狽,那是因為她都盡可能預先設想、準備好了。

人生在不同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的做事方式。直觉派很自由,当天感應到想吃什麼就煮什麼,臨時不想煮就不要煮,充滿彈性很棒,當小孩大了,作者一定會慢慢變成直觉派。

但以作者此刻的生活來說,小孩平日就是天天要在家吃飯,她很需要精準規劃,讓家裡日常節奏感能維持平穩流暢。多一份計畫就是多一份篤定,她很需要這種安定感。

這本書有非常多套菜單建議,也分享很多作者的配菜邏輯,可以邊看邊練習把這些思維與習慣內化。特別推荐厨房新手、忙碌的妈妈与职业妇女,养成预开菜单的习惯,熟練后一定可以享受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