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家姓之81—乐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家姓之81—乐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N7KAFQG0556AMTT.html

乐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从商朝时期的子姓分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姬姓分支,再到汉朝时期的地名分支,乐姓的起源和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乐姓的由来、迁徙、家训以及历史名人故事,带您领略这一古老姓氏的独特魅力。

姓氏由来

乐,读作Yuè(部分地区读Lè),是一个多起源、多民族的姓氏,主要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 子姓起源:周灭商后,封商纣王帝辛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旧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春秋时期,宋戴公的支子公子撝为宋国大夫,其后代以祖父子衎的字“乐父”为姓氏,形成灵寿乐氏、平山乐氏。宋戴公四世孙乐莒,为夷父须族弟,任大司寇,其后裔子孙以先祖为荣,便以祖上名字命姓,为乐氏,史称商丘乐氏。子姓乐氏共尊子衎乐父为得姓始祖,读作Yuè。

  • 姬姓起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乐王鲋,为晋平公的宠臣之一。乐王鲋的后裔子孙,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王氏、乐氏,读作Yuè。

  • 地名起源: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归属大汉王朝后,其民仿汉制,有以地为姓氏者,称乐王氏,后多改为单姓王氏、乐氏,多为苗族,读作Yuè。

  • 避难改姓: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迫害而死,岳飞族人为避难,改为乐氏,分三股向南迁徙,分别逃往江西、广西、广东。

  • 官职起源:源于官职名称如乐正、乐官、乐府令、乐卿等,后裔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均读作Yuè。

  • 少数民族融合:蒙古族奥敦格日乐部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乐(Lè)氏,该支蒙古族原本为女真人。

得姓始祖与发源地

  • 得姓始祖:公子撝(乐父)
  • 发源地:春秋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

姓氏郡望

乐姓主要郡望为南阳郡、河内郡,除以望立堂外,还有伍珠堂等。

历史名人

  • 春秋宋国贤臣:乐喜(子姓,乐氏,名喜,字子罕,今河南商丘人,任司城,位列六卿)
  • 战国魏国名将:乐羊(今河南商丘人,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食子肉羹,以弱胜强,大败中山国有功,获封灵寿,乐毅先祖)
  • 战国燕国上将军:乐毅(子姓,乐氏,名毅,今河北灵寿人,军事家、战略家,乐羊后裔,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后被猜忌,投奔赵国)
  • 明末清初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号尊育,祖籍今浙江宁波,曾任清皇宫太医院吏目)
  • 艺人:乐(Lè)嘉、乐基儿(原名黎嘉仪)

宗祠楹联

  • 南朝才子;战国贤师。
  • 太平著记;昌国封君。
  • 冰清岳丈;机断乐妻。
  • 南阳世泽;昌国家声。
  • 六旬余可惜;四序应如期。
  • 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 亚卿封于昌国;子正誉满神州。
  • 回銮乐章传名远;洪武正韵享誉高。
  • 三千水击鹏溟上;百二峰环雁荡南。
  • 群贤雅聚谱神曲;百乐齐鸣奏天歌。
  • 经学大儒,砺素丝之节;清谈名教,饮冰玉之姿。
  • 名表百城,探嘉建康元辅;功下诸邑,崇拜燕国亚卿。

祠堂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湖塘村乐氏宗祠,初为唐朝光化年间大司马乐仁规与大司寇乐仁厚兄弟故宅,后被火焚,清朝雍正年间改建乐尚书宅前殿为乐氏宗祠,道光年间扩建修缮,两进院落,建筑面积560平方米,为北仑区文物保护单位。

家训家规

《芦山乐氏家训》:

  1. 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 劝俭与包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忍嘴不拖债,忍气家不败。
  3. 勤:无论大小,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不许深夜还不睡觉,更不准睡懒觉。不准铺张浪费,鼓励发展生产,比如每年年终发压岁钱,任何人不能乱花,读书的可以买学习用品,干其他的,可以买家禽家畜,下蛋卖钱。
  4. 俭:无论老幼,一视同仁,一天三顿,一个标准,不搞特殊,桌上吃饱了,不准吃零食(娃娃或孕妇除外)。开饭时,主仆同在一桌,饭量小的少吃,饭量大的多吃,盛多少吃多少,碗里不能有剩饭,煮饭淘米时撒在地上的也要一粒粒捡起。在穿着上,除尺寸大小不同外,布料的质地、颜色相同、款式也相同,不得搞特殊化。

现代分布与人口

乐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其次分布于湖北、云南、四川、福建、湖南、广西、河南、安徽等地,整体南多北少。乐姓约28.8万人,全国排名第264,在百家姓中位列第81。

历史影响

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中山国人,先后效力赵国、燕国,统领赵、楚、韩、魏、燕五国联军打败不可一世的齐国,直击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田地败逃,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乐毅回到燕国后昭王封其为昌国君,封在昌国(今山东淄博),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燕惠王即位,乐毅受到猜忌,只得回到赵国,受封望诸君,封在观津(今河北武邑)。燕国没有了乐毅之后,齐国复国,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不该背弃燕国,乐毅遂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表明自己对先王一片忠心,但惠王不该胡乱猜忌无端指责。后双方重修于好,惠王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终死在赵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