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书,究竟会带来什么?所有的遇见均为答案
坚持读书,究竟会带来什么?所有的遇见均为答案
月历翻回到两年半前的2022年1月21日,窗外纷飞的雪花中,一个跨越两年半的百书阅读计划悄然开启。从散文到专业书籍,从文学巨匠到教育思想,坚持读书究竟会带来什么?一位教师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2022年1月21日,正值学校放寒假的日子。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一位教师决定利用假期,为自己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寻找答案:坚持读书,究竟会带来什么?
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百书阅读计划:用两年半的时间,读完100本书。如今,2024年7月21日即将到来,他不但提前完成了阅读计划,还有了意外收获:为其中77本书撰写了85篇读后感,超过14万5千字。同时,他的散文随笔也在《解放军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现代教育报》等期刊上发表。
每年,他有两次到中关村图书大厦选书、买书的机会,这是学校“品读工程”教师阅读项目带给他的福利。为了买到中意的书,他会早早开始准备购书清单,提前关注很多和读书有关的公众号,用心查阅计划购置的书籍资料。慢慢地,他又开始关注历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书籍。当遇到好的作家和作品时,他还会把作家们创作的一系列书籍都读一遍,和他们成为精神挚友。
读书让他明白,想要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最初,他偏爱散文类书籍的阅读,一段时间后,他决定每学期有意识地再让自己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书或者工具书。为了读好自认为不擅长的《终身成长》,他根据书中的八个章节,制定了八天的阅读计划:每天阅读一章,读不懂的地方,反复读,做好批注。读完一章后,依据批注写一篇读后感。尽管为此多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却养成了动手写的习惯,琢磨出一些有意思的读后感写作方法。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先后有十多篇评论发表在各类期刊杂志上,有的文章还被多家网站转载。他甚至还接到了编辑的约稿,曾经担心自己读不懂某类书籍的顾虑也烟消云散。读书的经历告诉他,只要愿意读,就一定能想到办法解决障碍。尤其是当他尝试着把从这些书中学到的小工具、小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时,无缝对接的成就感,能让他开心好几天。
他继续读越来越多的“跨界书”,赫尔曼•黑塞、费尔南多•佩索阿、川端康成、泰戈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开始进入他的阅读视野。在这期间,《数学里的诗和远方》一文发表在《师道》2023年第10期上,那是他读完数学特级华应龙老师《我不只是数学》一书后的有感而发。他从这本书里,收获了很多教育思想,它们同样适用于他的语文教学。
读书,让他结识到更多的朋友。这些同样爱读书的朋友都很善良美好,他常常会收到他们送给的各种书,有的书还是限量签名版。看到扉页上有自己喜欢了很久的作家亲笔签名,幸福触手可及。
因为喜欢书,他敬重的老作家会委托出版社给他寄新书。他认识的出版社编辑们也常常记挂着他,每次收到他们寄给他的新书礼包,他都提醒自己,唯有用心阅读,方能回报这份暖意。2024年春节假期期间,他用了六天时间,读完了杨志军老师60余万字的《雪山大地》,书中那些善良的人们深深打动了他。细细构思了三天,他写下3500多字的感受。他把写好的文章发给了出版这部获得第11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责编。有她的牵线搭桥,很快,杨志军老师就回复了他。通过阅读去结识更优秀的人,这是书对他的宠爱。
他喜欢带着书去看花、看草,去有趣的地方,给它们拍美美的照片。他喜欢它们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喜欢以这样一种诗意又深刻的方式走进书中,理解它们。他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同事、学生家长,开始读他推荐的书籍,他们让他看到工作、生活中更多的可为之处。
因为读书,他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也有了更多的责任。参加人民日报出版社新书发布研讨会,他有幸被出版社聘为阅读推广人;公益读书组织邀请他做阅读分享的嘉宾;他在王府井书店的作家新书发布会上发言。今年春天,他成为中国散文学会的一员,他的童话、诗歌也开始陆续发表……这些是意外之喜,更是一份对他勤勉读书的奖励。当他通过读书,看到更美的风景时,这些风景又反过来接纳了他,让他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这种感觉,不读书,是无法体会到的。
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有人说是一场旅行刚刚开始,朝着未知之地启程。打开一本书,也常有类似的微感觉。是相遇,也是相约,这就是读书的妙处。读书让他时刻保持热爱、好奇、良善和纯真,让他的人生体验逐渐丰盈。
坚持读书,究竟带来了什么?所有的遇见均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