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重平衡,愿健康生活更缤纷
春分养生重平衡,愿健康生活更缤纷
迎来春分节气啦!康康,今日份节气养生小课堂给大家带来什么内容?。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宜侧重养阳,顺应季节变化。具体怎么做?来请专家指点迷津
医学顾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
王慧颖 主任医师
春和景明重养心
春分,又称“日中”“仲春”。春分养生的智慧在于平衡,这一天昼夜均、寒暑平。
春分后,江南地区天气转暖、阳光明媚、雨水充沛。《黄帝内经》对于春季养生,强调要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所以日常要增加运动。
春分时节,也要注意调摄人的精神情志。在此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尤需注意养生。
春寒料峭,衣需保暖
春分后,白天常阳光和煦,但早晚仍较寒冷,故民间有“春捂”一说。
由于春分时节的昼夜温差较明显,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温变化敏感,受寒冷刺激后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早晚出门注意防寒保暖,建议佩戴帽子、围巾等,避免血压波动。
饮食平和,多食春菜
春分时节,阴阳平衡;春季肝木易亢,宜增甘少酸、调和肝脾。
春分时的饮食调理应以“平补”为主,清淡平和,避免过于油腻、辛辣或寒凉食物。建议多吃甘味食物山药、红枣等。
此外,建议顺应春季生发的特点,多吃春季新鲜蔬菜和芽菜,以助阳气生发。
夜卧早起,适当运动
春分后,宜晚睡早起,民间自古有踏青出行、放风筝的习俗。
此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应逐步加强体育锻炼。病情稳定者,可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走路、游泳、骑车、慢跑等,每周57天,每天306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步行速度不超过120步/分钟;运动中每分钟的心率不宜超过“170-年龄”;休息后约10分钟内,锻炼后心率应恢复到正常。
情绪稳定,戒怒忌郁
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主疏泄和主藏血,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春季养生方面,要注意避免暴怒、忧郁,做到心绪宁静,顺从四时阴阳变化,调养神志和生活起居,可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别划走~
第四个节气,
为大家送上春分书签,
赠一片春色,
愿天天精彩缤纷~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