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心灵感冒”了,该怎么办?选对药物很关键
家里老人“心灵感冒”了,该怎么办?选对药物很关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合理用药不仅可以帮助改善老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情况,还能避免老人频繁产生自杀倾向,以至于对自身和其家人造成困扰。本文将详细介绍老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原则、推荐用药以及不同系统疾病下的用药建议。
老年抑郁症的5大推荐用药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自杀率,防止复燃复发,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总体原则
(1)充分评估与监测原则(1/A);
(2)确定药物治疗时机原则:中重度今早治疗(1/A)、轻度评估后是否用药(1/B);
(3)个体化合理用药原则:考虑性别、年龄(1/A)、考虑既往治疗史(1/B);
(4)抗抑郁剂单一使用原则:伴精神病性症状,抗抑郁+抗精神病药(1/A);
(5)确定起始剂量及剂量调整原则:1-2周内达有效剂量(1/A);
(6)换药原则:最大耐受剂量治疗4周无效时(1/A);
(7)联合治疗原则:附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科不伴精神病症状,1/A);
(8)停药原则:有残留症状,不停药(1/A);复燃风险低,维持期后数周可停药(2/A);
(9)加强宣教原则:治疗前,阐明妨碍、药物性质、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1/A);
(10)治疗共病原则(1/A)。
基本原则
(1)准确识别并鉴别不典型症状,对焦虑、失眠、躯体症状等突出症状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
(2)充分考虑年龄增长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产生的影响,调整药物剂量,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3)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有多种合并用药,治疗时尽可能减少非必需药物的使用,特别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4)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具有较高治疗中断率以及高自杀风险,需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5)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物理治疗、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均可作为治疗选择。
(6)巩固维持期治疗与急性期治疗同等重要,应注重复发预防和整体功能康复。
各系统躯体疾病的治疗推荐
- 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痴呆患者应选择抗胆碱能作用小的安非他酮、氟西汀、舍曲林、曲唑酮等。
西酞普兰、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SSRIs类及TCAs中的阿米替林等药物对卒中后抑郁有效(Ⅰ级证据/A级推荐)。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同时具有治疗癫痫和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巴比妥类药物可能增加抑郁的风险。
乌灵胶囊可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抑郁且不增加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Ⅰ级证据/A级推荐)。
安非他酮、TCAs等应避免用于不稳定的癫痫发作患者,SSRIs和SNRIs诱发癫痫发作的风险较小。
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症状,且不加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Ⅰ级证据/A级推荐)。
TCAs和SNRIs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Ⅰ级证据/A级推荐)。
- 心血管疾病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SSRIs、SNRIs、安非他酮等相对安全,但需注意高剂量的此类药物与QT间期延长相关(如西酞普兰)。
SSRIs的使用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心血管病再发率和病死率。
使用SNRIs类药物需注意监测血压。
TCAs和曲唑酮可使降压药的α受体阻滞作用得到增强,需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安非他酮很少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因而较适合老年患者长期服用(Ⅰ级证据/A级推荐)。
- 消化系统疾病
TCAs或SSRIs中氟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等对于难治性的饱胀、食欲不振、嗳气、便秘等胃肠生理功能减弱症状有一定疗效。
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以及抗焦虑药物对于反酸、烧灼感、腹痛、腹胀、腹鸣、腹泻等胃肠功能亢进但不协调症状有效;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TCAs、SSRIs、SNRIs能有效缓解全身症状,减轻腹痛以及焦虑、抑郁症状。
- 内分泌系统疾病
SSRIs能减少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有利于血糖控制(Ⅲ级证据/C级推荐)。
库欣综合征患者用类固醇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状有效,伴严重抑郁者可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Ⅰ级证据/A级推荐)。
- 其他
SSRIs和SNRIs对伴有抑郁的癌症患者疗效肯定(Ⅰ级证据/A级推荐);
米氮平在镇静和刺激食欲方面有一定效果,可以作为疼痛患者辅助的镇痛剂和止呕药(Ⅲ级证据/C级推荐);
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应优先选择对疼痛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的SNRIs(Ⅰ级证据/A级推荐)。
怎么才算抑郁症治好了?
预示老年抑郁症预后良好的因素有
起病于70岁前;
疾病持续时间短;
病前适应良好;
没有致残的躯体疾病;
既往发作恢复良好。
住院抑郁症病人85%的症状有望在几月内明显改善,余下的15%不能完全康复。
晚年抑郁症长远预后往往较差,比年轻抑郁症患者更多显示出慢性病程和更高的复发率。预后差与最初疾病的严重度、有器质性脑病表现、抗抑郁剂治疗依从性差和随访期间的严重生活事件相关。
参考文献: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