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种糖是隐藏的“健康杀手”,很多人几乎天天都吃,却不知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种糖是隐藏的“健康杀手”,很多人几乎天天都吃,却不知道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4-20/doc-inasmxky5523039.shtml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我们已经学会了避开白砂糖和蔗糖,但你是否知道,还有一种隐藏的“健康杀手”正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果葡糖浆,这种广泛应用于饮料和零食中的甜味剂,不仅会让你不知不觉中发胖,还可能对你的肝脏、血糖和牙齿造成严重威胁。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果葡糖浆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危害,并学会如何避开这个隐藏的健康陷阱。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什么是“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也被称为高果糖浆或异构糖浆,是一种以淀粉或淀粉质为原料,经过水解、异构化、精制、浓缩等工艺制成的糖产品。它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这两种糖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从而改变糖浆的甜度。

根据果糖含量的不同,果葡糖浆大致可分为四类:

  • F42:果糖占42%,葡萄糖占58%
  • F55:果糖占55%,葡萄糖占45%
  • F60:果糖占60%,葡萄糖占40%
  • F90:果糖占90%,葡萄糖占10%

我们平时喝的可口可乐使用的就是F60型果葡糖浆。而F90型由于果糖含量过高,甜度太大,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果葡糖浆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使用,到1985年,其用量已占到总添加糖的35%,成为软饮料及其他含糖饮料的主要甜味剂。近年来,我国果葡糖浆产量也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产量达到685万吨。

果葡糖浆之所以在食品生产领域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其无色无臭,常温下流动性好,使用方便,具有溶解度高、保湿性好、渗透压大、发酵性能好、40℃以下具有冷甜特性等优势。在食品中添加果葡糖浆不仅能提供甜味,还能改善风味、颜色或质地,并提高稳定性、延长保质期。

果葡糖浆摄入过量的危害

虽然果葡糖浆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但过量摄入却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1. 增加长胖风险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已超过50%,学龄儿童接近20%。含有果葡糖浆的饮料可能是导致人们逐渐肥胖的幕后推手之一。研究表明,与膳食葡萄糖相比,纯果糖会导致循环胰岛素和瘦素减少,减弱餐后生长素释放肽的抑制,这可能导致热量摄入增加,长期食用高果糖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

2. 增加患脂肪肝风险

果糖摄入后绝大部分在肝脏中代谢,摄入过量的果糖会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从而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研究显示,每天至少喝1杯含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比不喝饮料的人高出55%。

3. 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果糖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肝脏脂肪积累,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增加血脂异常风险

高果糖摄入可增加健康个体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

5. 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肝脏中果糖的代谢会通过增加ATP降解为AMP(尿酸前体)来诱导尿酸产生,从而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自1967年引入果葡糖浆以来,美国的果糖消费量大幅增加,这与美国人痛风患病率的增加趋势相吻合。

6. 损坏牙齿

果葡糖浆中的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分子量小,水溶性高,易渗入菌斑并能被致龋菌直接利用产酸,造成牙面脱矿。虽然果葡糖浆致平滑面龋的能力相对较弱,但致窝沟龋发生的能力相对较强。

如何避免过量摄入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蛋糕、奶茶到冰淇淋、雪糕,再到果脯、蜜饯、果酱、夹心饼干、面包、甜饮料、葡萄酒等都可能含有果葡糖浆。要辨别是否存在果葡糖浆,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查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如果配料表中有“果葡糖浆”的字眼,尤其是排在靠前位置的,说明含量较高,应谨慎选择。

含有果葡糖浆的食物虽然清甜可口,但常吃却会悄悄成为你的“健康杀手”,让你吃胖身材、吃坏肝脏、破坏血糖、升高尿酸,也可能会损坏牙齿。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看好配料表,偶尔吃无妨,但常吃可不划算,别为了这口“甜蜜”就丢掉了健康哦!

参考文献

[1]GB/T 20882.4-2021,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4部分:果葡糖浆[S].

[2]佟易,李义,吴延东,等.果葡糖浆的吸收代谢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8,43(05):54-58.DOI:10.13684/j.cnki.spkj.2018.05.011.

[3]Angelopoulos TJ, Lowndes J, Zukley L, Melanson KJ, Nguyen V, Huffman A, Rippe JM. The effect of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consumption on triglycerides and uric acid. J Nutr. 2009 Jun;139(6):1242S-1245S. doi: 10.3945/jn.108.098194. Epub 2009 Apr 29. PMID: 19403709.

[4]Schaefer EJ, Gleason JA, Dansinger ML. Dietary fructose and glucose differentially affect lipid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J Nutr. 2009 Jun;139(6):1257S-1262S. doi: 10.3945/jn.108.098186. Epub 2009 Apr 29. PMID: 19403705; PMCID: PMC2682989.

[5]Jensen T, Abdelmalek MF, Sullivan S, Nadeau KJ, Green M, Roncal C, Nakagawa T, Kuwabara M, Sato Y, Kang DH, Tolan DR, Sanchez-Lozada LG, Rosen HR, Lanaspa MA, Diehl AM, Johnson RJ. Fructose and sugar: A major mediator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Hepatol. 2018 May;68(5):1063-1075. doi: 10.1016/j.jhep.2018.01.019. Epub 2018 Feb 2. PMID: 29408694; PMCID: PMC5893377.

[6]Rho, Young Hee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uric acid and fructose.” Seminars in nephrology vol. 31,5 (2011): 410-9. doi:10.1016/j.semnephrol.2011.08.004

[7]肖天鸣,夏文薇.高果糖玉米糖浆致龋性的动物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7):446-449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