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护眼台灯”?这些技术参数需重点关注
如何选择“护眼台灯”?这些技术参数需重点关注
随着光源技术的发展,从篝火到白炽灯,再到LED灯,照明工具不断进步。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和书写的群体来说,选择一款合适的护眼台灯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台灯才真正具有"护眼"功能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业的建议。
色温
色温是指灯光的颜色温度,通常用开尔文(K)来表示。色温数值越小,光线越偏黄;数值越大,光线越偏白、偏蓝。色温低于3000K的光源被称为暖色光源,灯光视觉上比较柔和,但容易使人昏昏欲睡;色温高于5000K的光源则被视为冷色光源,灯光比较明亮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介于两者之间的光源色温(约3000K~5000K)最接近自然光源,适宜于日常活动与工作。选择色温在4000K左右的暖白光台灯,既可以提供充足照明,光线柔和又不会对眼睛造成刺激与负担,比较适合书写和阅读需要。
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反映了特定灯光下物体显示的颜色与在阳光下显示颜色的接近程度,通常用显色指数系数(Ra)来表示。显色指数(Ra:0-100)越高表示颜色还原越真实,建议尽量选择显示指数高的照明光源。白炽灯的显色指数非常接近100,被认为是显色性最好的光源。按照显色指数由高到低排列:白炽灯/卤素灯﹥荧光节能灯﹥LED灯。
照度及照度均匀度
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通常用勒克斯(lx)来表示。2024年1月1日实施的台灯相关国家标准:GB/T 9473-2022《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中指出我国标准台灯照度级别分为A级和AA级,级别越高,照度越好。A级最低照度在中心区域应≥300lx,总区域≥150lx;AA级最低照度在中心区域应≥500lx,总区域≥250lx。同时,“新国标”对台灯照度均匀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有效照明区域由原来的扇形环带区域修订为700mm500mm的矩形总区域,其中500mm300mm的区域被定义为中心区域。在旧版国标中,扇形区域的照度均匀度≤3,扇形环带区域的照度均匀度≤3,即在整个有效照明区域的总均匀度≤9即可;而新国标中,要求中心区域的照度均匀度≤3,总区域的照度均匀度≤7。照度均匀度数字越小越均匀,确保受台灯照射的工作区域内,不会产生特别亮或暗的光斑,阅读和书写时就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光谱
眼睛的最佳光源是散射自然光,所以一款好的台灯只有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光才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光照环境。白炽灯/卤素灯最好,其光谱连续,最接近于自然光,荧光节能灯其次,LED灯相对差一些。
光线稳定性(频闪)
频闪虽然肉眼无法识别,但对视力也是有影响的,长时间在有明显频闪的灯下学习和工作,眼睛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引起身体不适,直接影响视力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各类型的灯中,白炽灯和质量好的LED灯是无频闪的,荧光灯是不可能无频闪的,虽然有些荧光灯采用了更高的闪烁频率可达到近似无频闪效果,但长时间在这种荧光灯下工作学习依旧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蓝光
蓝光危害是普通LED照明产品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过量的蓝光会对视网膜产生伤害,同时还可能导致人们褪黑素分泌不足,出现失眠等问题。在GB/T 9473-2022“新国标”中规定台灯的蓝光危害等级应为无风险类(RG0),旨在保护学生免受蓝光伤害,降低视觉疲劳和眼底疾病的风险。购买台
遮光性
台灯应具有遮光性,“新国标”要求在正常的读写坐姿位置,人眼观察到的所有发光部件表面亮度应≤2000cd/㎡。选择台灯时灯泡的大小要与灯罩匹配,保证灯泡正好被罩在灯罩内。人处于正常坐姿的情况下,眼睛向水平方向看,应看不到灯罩的内壁及光源,避免光线直射我们的眼睛。
台灯高度
通常,眼睛距离书本30厘米时,既能看清字迹,也不会过度疲劳。以此推算,台灯的高度距离书面40-50厘米比较合适,这样既保证充足的阅读照明,周围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
如果台灯太低,则会使光线照到过小的范围内,而周围则一片漆黑,失去了可供远望的参照物,使眼部各调节系统都处于只看近处的紧张状态,容易使眼睛疲劳,并迅速积累,造成"光源性近视"。
而如果台灯过高,光线会直接照到我们的眼睛,产生眩光同时,近距离强光还会在视网膜上造成光滞留现象,使眼肌疲劳,加快视力下降。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眼镜,台灯在外观、光度、色品性能等方面都是有要求的。我们选择台灯时应观察在工作区域内台灯照射面积是否足够大,光线是否足够明亮、均匀、柔和。若台灯是局部照明,在学习办公时,环境内最好有自然光或开着屋顶灯以降低环境内光线亮度差,避免眼疲劳。台灯的摆放位置对视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人用右手写字,台灯应放在身体左前方,写字时不会因为手的遮挡在纸上形成阴影,照到纸张上的光线也不会直接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而产生眩光,达到护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