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雨崩村发生多次雪崩,海拔低并非无风险,这样做或能救命
梅里雪山雨崩村发生多次雪崩,海拔低并非无风险,这样做或能救命
2025年2月20日,梅里雪山下的雨崩村再度遭遇雪崩,积雪从高处倾泻而下,甚至有人员被雪覆盖。这并非雨崩村第一次发生雪崩,大约十天前就发生过一次。历史上更是有过非常严重的登山事故,至今无人登顶。那为何梅里雪山如此危险?遇到雪崩又该如何自救?今天我们来简单聊聊相关话题。
梅里雪山的雪崩频发与其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这座位于云南省德钦县横断山脉怒山山系的圣山,以其壮美而神秘的姿态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与朝圣者,却也因其频发的自然灾害和高不可攀的险峻闻名于世。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最高峰,地处滇藏川三省交界,复杂地形造就了陡峭的山坡和深邃的冰川。山体坡度常超过45度,甚至接近垂直,使得积雪难以稳定附着,一旦受力失衡,便极易崩塌。此外,梅里雪山处于季风气候与高山气候的交汇处,冬季降雪量大且频繁,积雪层厚度可达数米。当春季气温回升或强风吹袭时,积雪内部结构变得脆弱,极易引发雪崩。最近连续雪崩事件,正是在连日降雪后,积雪不堪重负的结果。
梅里雪山不仅因雪崩而危险,更因其极端的环境和技术难度成为人类至今未能征服的处女峰。卡瓦格博峰的攀登线路充满挑战:北坡陡峭且暴露于风口,南坡则被冰川和悬崖阻隔。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从雨崩村进入,在北坡5100米营地遭遇雪崩,17名队员全部遇难,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强风引发的积雪崩塌。
1991年的山难后,中国政府于1996年颁布禁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主峰。这一决定既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当地藏族文化的尊重——卡瓦格博被视为神山,登顶被认为是对神灵的亵渎。即便没有禁令,梅里雪山的综合难度也足以让最顶尖的登山者望而却步。相比之下,珠峰还更容易攀登。
对于普通徒步者而言,梅里雪山腹地的雨崩村等地虽海拔不高,但雪崩风险依然存在。这次便是在徒步热门区域。面对突如其来的雪崩,应掌握以下自救方法:
出发前查看天气预报和雪崩预警,条件允许的携带雪崩收发器、探针和铲子,结伴而行并告知行程。若遇到雪崩,迅速向侧面跑,避开雪流主路径,同时丢弃背包等重物以保持灵活。如果被卷入,用手护住口鼻,防止雪堵塞呼吸道,同时“游泳”般动作,尽量靠近雪面。若被埋,用手在脸前挖出空气腔,保持呼吸。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若能听到外面声音,尝试呼喊或敲击。若携带收发器,确保其开启,等待同伴救援。
被埋15分钟内的生存率较高,超过此时间则急剧下降。因此,徒步者在雪崩高发区活动时,团队协作和装备至关重要。
梅里雪山的壮美令人神往,但其危险同样不容忽视。大自然一次次用残酷的方式提醒我们:人类在它面前是多么渺小。无论是谁都应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这座圣山。生命只有一次,任何冒险都不应以安全为赌注。我们在欣赏自然奇观的同时,应学会止步于危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