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样化的未来路径往何处去?一起来看这些创新学校的探索
教育多样化的未来路径往何处去?一起来看这些创新学校的探索
在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创新已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多位教育专家和创新学校创办者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前沿思考和实践探索。
云谷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
杭州云谷学校是阿里巴巴合伙人投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涵盖幼儿园至高中教育。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在导师制、学习方式转型、素养评价、科技赋能教育等方面开展实践。作为杭州市西湖区全国义务教育教改试验区和浙江省人工智能试点学校,云谷学校开发了基于学生特点的潜能课程,注重深度学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探究和思考。
学校创校校长冯晨表示,面向未来的学校系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校功能将从传统的“选拔人才”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管理模式将从“行政管理”转向“共同创造”,教学样态将从“同样的标准和方式”转变为“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教师角色将从“传授已有知识”转变为“知识的合作创作者/指导者”“学习的激励者”和“终身学习者”。
北京日日新学堂:自然教育与游戏化学习
北京日日新学堂成立于2006年,由王晓峰、张冬青夫妇与志同道合的家庭共同创办,是中国首家家长互助式办学机构。学校秉持自然教育理念,打造了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校园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爬树,校园里甚至有一个他们自己命名的“UFO大坑”。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方面,日日新学堂采用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同时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学校强调师生平等,校长办公室全面开放,鼓励学生随时与老师交流。在教学理念上,学校倡导“没有标准答案”,重视思考过程而非单一结论。
蒲公英中学:推动教育公平的创新实践
北京蒲公英中学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公益性、民办非营利性打工子弟学校。学校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儿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延伸活动,如生活教育、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学校每周安排静读时间,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开设写作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和优势;通过亲近自然课程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美育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设有爱心小屋和心理课程。
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蒲公英中学等创新型学校的探索表示肯定,并建议利用AI等新技术来推动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