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注意力与特征融合在多模态学习中的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交叉注意力与特征融合在多模态学习中的应用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d22800/article/details/146036085
交叉注意力与特征融合的结合在多模态学习领域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通过注意力机制在不同模态之间建立联系,促进信息的交流和整合,显著提升了模型处理多模态数据的能力,尤其在图像融合、目标检测、点云分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论文1:MMViT: Multiscale Multiview Vision Transformers
方法:
- 多尺度多视图特征融合:通过引入多尺度特征图和多视图编码,将输入信号的不同视图编码到变换器模型中,并在不同分辨率下并行处理多个视图。
- 交叉注意力块:在每个尺度阶段使用交叉注意力块融合不同视图之间的信息,使模型能够获取输入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复杂高维表示。
创新点:
- 交叉注意力机制:通过在每个尺度阶段引入交叉注意力层,有效地融合了不同视图的信息,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多分辨率时序上下文,显著提升了模型在音频和图像分类任务上的性能。
- 音频专用数据增强:提出了一种音频专用的CutMix方法,通过在时间轴上进行切割,防止模型过拟合,提升了音频分类任务的性能,mAP提升了4%(从39%提升到43%)。
- 跨模态迁移学习:利用在图像数据上预训练的模型,通过调整权重将其应用于音频分类任务,减少了对大量音频数据的需求,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性能。
论文2:2D-3D Interlaced Transformer for Point Cloud Segmentation with Scene-Level Supervision
方法:
- 多模态交织变换器(MIT):提出了一种包含两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的变换器模型,分别用于处理3D点云和2D多视图图像,并在解码器中实现2D-3D特征的交织融合。
- 编码器设计:两个编码器分别计算3D点云和2D多视图图像的自注意力特征,并通过类别标签进行监督学习。
创新点:
- 弱监督下的2D-3D融合:首次在仅使用场景级类别标签的弱监督条件下实现2D-3D特征融合,无需额外的2D标注或相机姿态信息,显著降低了标注成本。
- 交织注意力机制:通过交替的2D-3D交叉注意力层,使3D特征和2D特征相互丰富,显著提升了点云分割的性能。在S3DIS和ScanNet数据集上,mIoU分别提升了5.3%和4.2%。
- 对比学习增强:引入对比损失函数对齐多模态下的类别特征,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性能,mIoU提升了1.4%。
- 多视图信息聚合:通过全局注意力机制聚合多视图信息,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对相机姿态或深度图的依赖,同时减少了计算开销。
论文3:Multi-Modality Cross Attention Network for Image and Sentence Matching
方法:
- 自注意力模块:使用Transformer单元对图像区域和句子单词分别建模内部关系,提取细粒度的特征表示。
- 交叉注意力模块:将图像区域和句子单词的特征堆叠后输入Transformer单元,通过交叉注意力同时考虑内部和跨模态关系。
创新点:
- 联合建模跨模态和内部关系:首次在一个统一的深度模型中联合建模图像区域和句子单词的内部关系和跨模态关系,显著提升了图像和句子匹配的性能。
- 细粒度特征交互: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捕捉图像区域和句子单词之间的细粒度交互,提升了匹配的准确性。在MS-COCO数据集上,图像到句子检索的R@1指标提升了2.1%(从72.7%提升到74.8%),句子到图像检索的R@1指标提升了2.8%(从58.8%提升到61.6%)。
- 高效的特征聚合:采用1D-CNN和池化操作聚合特征,保留了图像和句子的语义信息,同时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
论文4:Feature Fusion Based on Mutual-Cross-Attention Mechanism for EEG Emotion Recognition
方法:
- 互交叉注意力机制(MCA):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特征融合方法,通过双向注意力机制融合EEG数据的时间域和频域特征。
- 3D特征表示:设计了一种新的3D特征结构(Channel-PSD-DE),同时呈现频谱和时间信息,用于EEG情绪识别。
创新点:
- 互交叉注意力机制:首次在EEG情绪识别中提出纯数学融合方法,通过双向注意力机制融合DE和PSD特征,显著提升了情绪识别的准确性。
- 新的3D特征结构:提出的Channel-PSD-DE 3D特征结构在频谱和时间信息的呈现上优于现有的基于拓扑的3D特征结构。例如,相比其他基于3D-CNN的方法,该特征结构在“愉悦度”和“唤醒度”维度上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98%和1.76%。
- 高效率和高解释性:该方法在保持高准确率的同时,避免了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提升了模型的效率和解释性,适合实际临床应用。
热门推荐
小麦生长的环境与条件(从土壤、气候到地域分布,一一道来)
探索北京隐藏的瑰宝:墙外的有趣活动
拉曼光谱检测仪选购指南
降低银行异地跨行转账手续费:传统方法与区块链技术展望
自媒体5年真实收入(自媒体5年真实收入多少)
2025年俄罗斯跨境电商【最全攻略】:热门平台、热销品类、消费习惯与节日营销
四川最好的15所大学排名,川大稳居第一,成都理工跌至第6
气象博主呼吁“南方人最近别天天洗澡”!网友急了!到底应该多久洗一次澡→
一文详解Softmax与Sigmoid函数
神经网络中的激活函数——Softmax函数
Excel中输入和显示百分比符号的多种方法
想转型如何找项目经理
企业如何通过培训增强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美媒:中国071搭载激光武器,但美国5年前就有类似装备上舰!
保姆级攻略!原来博物馆还能这么玩儿~
5 大 SpringCloud 核心组件详解,8 张图彻底弄懂
童颜针到底能不能打?从成分、功效、风险以及适用人群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镁在睡眠健康中的作用
有人利用我的身份证进行诈骗怎么办
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
皮脂腺囊肿大揭秘:成因、症状与治疗全知道!
存储器:计算机的 “记忆中枢”,一文读懂其奥秘与发展
项目管理汇报PPT制作指南:从结构设计到汇报技巧
马克思认识论问题讨论
冷藏车如何正确驾驶?驾驶冷藏车时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夏威夷果和碧根果哪个好吃 哪些人不能吃碧根果
虹膜炎又叫什么眼病
王维送别诗中的十大意象分析
服务器拆机
脖子痛、头晕手麻,怀疑有颈椎问题,一般要拍什么片子?此文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