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四次进化史|从GPT-3.5到R1,最强王者诞生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四次进化史|从GPT-3.5到R1,最强王者诞生记

引用
什么值得买
1.
https://post.m.smzdm.com/p/adz5dgez/

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全世界见识到了AI的力量。短短两年半时间,我们经历了从GPT-3.5到DeepSeek R1的四次技术革命。每一次革命都在解决前代技术的局限,推动AI向更高层次发展。

GPT-3.5:对话能力的突破

GPT-3.5的核心突破在于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技术。这项技术让模型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文本预测。通过1750亿参数的Transformer架构和大规模指令微调,GPT-3.5在对话能力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然而,GPT-3.5的成功模型对算力和数据的利用效率还远未达到极限。大量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而单一的文本理解能力也限制了模型的应用场景。这些问题直接推动了GPT-4的诞生。

GPT-4:多模态理解的里程碑

为了突破GPT-3.5的局限,GPT-4将参数规模提升到了1.8万亿,并引入了革命性的多模态架构。它不仅能处理文本,还能理解图像、分析图表,极大扩展了AI的感知范围。改进的注意力机制和更先进的对齐技术,让GPT-4在理解力和安全性上都实现了跨越。

但GPT-4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它已经接近耗尽了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所有高质量训练数据。同时,单纯依靠规模增长带来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更关键的是,在复杂推理任务上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这些挑战为O1模型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O1:推理能力的质变

O1模型的出现标志着AI开始向着真正的智能推理迈进。它突破性地引入了思维树结构和Chain-of-Thought机制,实现了类似人类的逐步推理能力。特别在数学和编程等需要严密逻辑的领域,O1展现出了惊人的解题能力。

但O1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推理链的加长,计算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同时,单一的大规模模型架构在处理不同类型任务时显得效率低下。对国内的AI模型来说,由于存在显卡禁运,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们需要一种更高效的模型架构。

DeepSeek R1:效率革命的开端

R1的创新之处在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模型架构思路。通过混合专家(MoE)架构,R1实现了多个专业模型的动态协作,既提升了性能,又降低了计算成本。群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算法的引入,更是让模型在高难度任务上的表现超越了前辈。

然而,即便是R1也存在局限:专家模型之间的协作效率还有提升空间,知识迁移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在处理跨领域复杂任务时,专家路由策略的准确性仍需优化,这也直接影响了模型的整体表现。

但这恰恰预示着AI领域更大的机遇正在到来。一方面,全新的混合架构正在孕育,比如将Transformer与图神经网络结合的尝试,或是引入动态权重调整的自适应专家系统,这些都可能带来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即便是在现有R1架构的基础上,如果投入10倍的算力和更大规模的训练数据,其性能天花板仍远未触及——要知道,目前的R1仅用了相当于o1十分之一的算力就达到了可比性能,这意味着在相同算力下,其潜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更重要的是,R1的成功证明了一个关键事实:AI发展的下一个拐点不在于简单地堆砌更多算力,而在于架构创新和计算效率的突破。这为整个行业指明了方向:未来的竞争将更注重算法优化和架构创新,而不是单纯的规模竞赛。

本文原文来自什么平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