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你家贴对联了吗?说对联的历史渊源创作方法及对联怎么分左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你家贴对联了吗?说对联的历史渊源创作方法及对联怎么分左右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2297975219186549

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从古代的桃符到今天的春联,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艺术,它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对仗和平仄和谐的音韵,展现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对联的历史渊源、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区分对联的左右位置。

对联,这一镶嵌在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以纸、布为媒介,或镌刻于竹木之上,乃至矗立于殿堂之柱,以其言简意赅、对仗严谨、平仄和谐之美,展现着汉字独有的韵律与意境。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古代驱邪避鬼的桃符,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寄托吉祥寓意、抒发美好情感的文学形式。五代十国时,孟昶于桃符上挥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联被誉为春联之滥觞。及至宋代,对联之风蔚然成俗,应用范围亦由春节扩展至寿诞、婚庆、丧葬、乔迁等人生诸多场合。明清两代,对联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名家辈出,佳作频现,成为文人墨客竞相展示才情的舞台。



对联之美,在于其严谨的结构与深邃的内涵。字数相等,是对联的基础;对仗工整,要求上下联词性、结构、意义相互对应,如“云卷云舒”对“花开花落”,既工整又富有哲理;平仄协调,使得诵读时音韵铿锵,朗朗上口;内容相关,上下联围绕同一主题或意境展开,相得益彰。

按用途分类,对联可分为春联、贺联、挽联、名胜古迹联、行业联等。春联如“春满人间百花艳,福临小院四季安”,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对新年的期盼;贺联如“琴瑟和鸣春常在,梧桐枝上凤来仪”,传递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挽联则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字字含泪,感人至深。名胜古迹联则借景抒情,如“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

创作对联,需先立意,明确主题与情感;再选材,精选词语与意象,力求精准生动;继而对仗,遵循对仗原则,巧妙组合;最后锤炼语言,反复推敲,力求精炼优美。至于区分对联左右,或观横批书写方向,或察最后一个字之平仄,亦或依时间先后、空间范围而定,皆有其法。

诗词歌赋中,亦不乏对联之影。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春节更换春联的盛景;李清照《夏日绝句》虽非直接写对联,但其对仗工整、意蕴深远,与对联创作理念相通。《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启蒙读物,更是学习对联对仗技巧与词汇运用的绝佳教材。

文学作品方面,《楹联之美》《对联格律・对联谱》等理论研究著作,深入剖析对联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名联鉴赏辞典》《名联观止》等鉴赏类书籍,则让读者在欣赏经典对联的同时,领略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至于《古今联语汇选》《对联新语》等作品集,更是汇聚了历代名联佳作,为后人学习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区分对联左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看横批:从右向左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的,那么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例如横批 “万象更新” 从右往左写,那么面对大门,右侧贴上联 “喜居宝地千年旺”,左侧贴下联 “福照家门万事兴”。

  • 从左向右书写:若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的,上联则在左,下联在右。比如横批 “欢度春节” 从左往右写,那么左侧贴上联 “迎新春事事如意”,右侧贴下联 “接鸿福步步高升”。

  • 看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仄起平收: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一声或二声)。比如 “爆竹声中辞旧岁”(“岁” 是仄声,为上联),“梅花香里报新春”(“春” 是平声,为下联),按照仄起平收的原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 按时间先后先旧后新: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比如 “辞旧岁” 的在前为上联,“迎新年” 的在后为下联,再根据横批方向确定左右位置。

  • 按空间范围小者在前,大者在后:一般是小范围的在前,大范围的在后。比如 “一门天赐平安福”(“一门” 是小范围,为上联),“四海人同富贵春”(“四海” 是大范围,为下联),然后依据横批走向来判断左右张贴位置。

以下是一些与对联相关的诗词歌赋的简单解析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 “新桃” 和 “旧符” 指的就是春联,描绘了春节时人们更换桃符(后来演变为春联)的情景,展现了对联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夏日绝句》(与对联创作理念相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虽然不是直接写对联,但体现了对联所追求的对仗工整、表意深刻的特点。“生当” 对 “死亦”,“作人杰” 对 “为鬼雄”,对仗严谨,表达了诗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这种创作理念与对联是相通的。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这是一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其中包含了大量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语句,如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等,这些内容可以看作是对联创作的基础素材,对学习对联的对仗技巧和词汇运用有很大帮助。

《笠翁对韵》(清・李渔)
同样是一本关于对仗和声律的启蒙书籍,以平水韵的三十个韵部为目,把常见的字、词、短语等按照对仗的要求进行编排,如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学习对联的创作,还能培养对诗词歌赋的韵律感和审美能力。

佚名《对子歌》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对子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列举了许多对仗的词语和句子,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现象、人物等多个方面,是学习对联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