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豆体长黑点、黑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荷兰豆豆体长黑点、黑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荷兰豆豆体出现黑点或黑斑的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变质、病害、虫害以及生理性因素等。以下是对这些情况的详细分析:
变质
原因:荷兰豆在高温环境中存放过久,容易导致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迅速繁殖。这些微生物会破坏荷兰豆的营养成分,并在其表面形成小黑点或黑斑。
影响:食用变质的荷兰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引发胃肠道炎症,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处理建议:一旦发现荷兰豆表面出现大量小黑点或黑斑,应立即丢弃,避免食用。
病害
炭疽病:这是荷兰豆比较常见的病害。发病时,豆荚上会出现黑色或褐色的斑点,斑点会逐渐扩大,病斑中间还可能会凹陷。这种病害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例如,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期,如果荷兰豆种植地排水不良,就容易感染炭疽病。
黑斑病:主要症状是在荷兰豆的豆荚、叶片等部位出现黑色的斑点,形状不规则。黑斑病菌会在病残体上越冬,来年通过风雨、昆虫等传播。一般湿度较大、种植密度过高的环境容易诱发该病。
虫害
- 豌豆彩潜蝇:这种害虫的幼虫会在荷兰豆的叶肉内蛀食,形成弯曲的灰白色虫道,随着虫道的扩大和老化,可能会出现黑色的斑点。豌豆彩潜蝇繁殖速度快,在温暖的天气下更易发生。
生理性因素
药害:如果在荷兰豆生长过程中,农药使用不当,如浓度过高、施药时间不当等,可能会对豆体造成伤害,出现黑点、黑斑。例如,在高温时段喷药,荷兰豆的叶片和豆荚更容易受到药害。
冻害或日灼:在温度过低或者光照过强的情况下,荷兰豆可能会出现生理性损伤。例如,在早春或者晚秋,突然的低温可能会使豆体表面出现黑斑;而在夏季阳光强烈时,没有适当遮荫的荷兰豆,可能会因为日灼而出现黑点。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播种无病种子,定期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合理施肥(避免氮多钾少),适度密植等。
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络合态代森锰锌、琥胶肥酸铜、松脂酸铜、寡糖硫磺悬浮剂、啶酰菌胺、乙醚酚+醚菌酯、丙硫唑等药物进行防治。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喷施,确保喷匀喷足。
如果发现荷兰豆豆体有黑点、黑斑,要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病害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对于虫害,采用物理防治(如防虫网)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合理的种植管理,避免生理性因素导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