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澳洲除兔史:还原野兔的发展过程,及控制“兔灾”的手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澳洲除兔史:还原野兔的发展过程,及控制“兔灾”的手段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3/08/3843034_1124072482.shtml

澳大利亚的野兔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入侵案例,从19世纪引入至今,野兔数量激增至数十亿只,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野兔在澳大利亚泛滥的原因、控制措施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有袋类动物的竞争力不如有胎盘类,这点不光表现在生存能力上面,在行为上面,有袋类相对要更缓慢一些。
在狐狸、野狗等食肉动物的捕杀下,澳洲本土有袋类食草动物数量下降,又进一步为野兔清除了竞争对手。


赤狐

繁殖能力强野兔之所以能够由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上百亿只,除了澳洲先天独特的环境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野兔超强的繁殖能力。
一只兔子大约3-8个月就能够达到性成熟,意味着就可以繁殖了,而兔子的妊娠期很短,只有一个月左右,每年每只兔子大约能生3-4胎,每胎产子数量约为5-12只,而野生雌兔的寿命大约是9年左右,这么算下来一只兔子一生就能够留下接近200多只后代,其繁殖能力堪称恐怖。


澳洲穴兔

可能有人会说了,澳洲所有的野兔都是由最开始的那点兔子发展而来的,那么它们不会受近亲繁殖的影响吗?这里面可能大家存在一定的误解。
首先最开始的兔子只是少量这没有错,但却不是同一种类,简单来说有人们从欧洲带来的穴兔,也有欧洲野兔,当然还有少部分家养的兔子,这些兔子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可以交配并留下后代,且因为品种不一样杂交之后带来了更多的遗传多样性。


欧洲野兔

另外,澳洲野兔之所以没有受近亲繁殖现象的影响,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超强的繁殖能力,将近亲繁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冲淡了,甚至无限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并不是一些人们所说的它们有“近交回避机制”。
高中生物里面学到过“等位基因”,虽然近亲繁殖所带来的遗传病的表现非常复杂,但其原理是很简单的,接下来我将会用“等位基因”的表达为大家简单讲解下为何超强的繁殖能力能够冲淡近亲繁殖所带来的后果。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a,其中A是健康基因,a是缺陷基因,那么两只健康但携带有缺陷基因的兔子交配,所产下的一代里面,健康的个体就有3只,患病个体为1只,二代里面健康的个体就有7只,而患病个体则为3只,如此循环往复,经过无数代繁殖,大量的健康个体就被选育出来了。
当然这还只是基于理论层面上的,现实中等位基因的表达并不平衡,而且患病个体夭折率也较高,生存能力也远不如健康个体,所以患病个体能够留下后代的概率也要低很多,留下后代的数量也要低很多,这进一步降低了近亲繁殖所带来的危害。


等位基因表达

正是兔子超强的繁殖能力,使得它们不会因为近亲繁殖而产生遗传瓶颈或者出现种群衰退的现象,所以任凭人们怎么捕杀,这些兔子就如同雨后春笋般一直涌现出来,仿佛昨天刚将这一带的野兔清除干净了,到了今天,它们又遍地都是,给当时的澳洲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恼。


澳洲兔子泛滥成灾

为控制“兔情”,人类采取的措施
事实上兔子之所以能够在澳洲泛滥成灾,背后的原因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两点,但是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出现了,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了,那么就必须想办法控制,这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现象,那么对此澳洲人民是怎么做的呢?
悬赏捕杀事情最开始是由于少部分人们想要体验狩猎的乐趣,只是后来事情变得不可控,所以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采取悬赏制度,鼓励全民灭兔。
虽然后来证明这项做法的用处不大,野兔的繁殖速度远远大于人们猎杀兔子的速度,即便是后面军队也参与了行动,但依旧没能控制住兔子的种群发展趋势。
不过悬赏捕杀兔子的措施多多少少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野兔的增长速度。
修建篱笆既然杀不完,澳洲人民就想到了用篱笆将这些兔子与西部肥沃的农业区隔离开来,说干就干于是一条从斯塔威辛港开始,横跨西澳,向北一直延伸至沃勒尔的铁篱笆就诞生了,这条篱笆建成之初的确阻挡住了大部分的野兔,但是随着野兔在篱笆的一面不断聚集,最终这道防线还是被突破了。
于是人们又果断修建了第二条篱笆,从布雷默湾出发,经摩尔河,最终与第一条篱笆汇合。第二条篱笆也没有顶住多久又被突破了,于是人们又修建了第三条篱笆,从卡尔巴里出发,经摩尔河与第二条篱笆接轨。


澳洲三条野兔篱笆

生物防治修建篱笆只是一个无奈之举,只能达到短暂治标的效果,而且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想要控制“兔情”,最迫切的工作还是要找到治本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的不止是兔子的数量,还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尝试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来收拾这群兔子们,于是一种靠蚊子传播的“粘液瘤病毒”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一经释放之后,病毒在兔子种群中迅速传播,大量兔子迅速死亡,最终兔子数量下降到1亿只以下,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人兔大战”以人类获得大胜暂告一段落了。
在如今的这场“新冠”疫情里面,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么一个词,叫“群体免疫”,事实上当初释放粘液瘤病毒之后,并没有导致所有被感染的兔子都死亡了,少部分兔子获得了抵抗力活了下来,经过“病毒选育”之后,兔子们就获得了群体免疫的能力,于是人们不得不升级病毒,陆陆续续几十年下来,人们已经更换了数次病毒源了,但澳洲的野兔至今也没有被完全消灭掉,只是数量整体来说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了。


小兔子,大危害

很多时候,人们不禁想:小小的兔子有那么大危害吗?竟然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消灭它们?事实上这些兔子的确有着“大杀伤力”。
澳大利亚被称为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当时的澳洲最主要的经济产业就是农牧业,而大量的野兔对这些产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10只兔子的食量就相当于1只绵羊,那么试想一下,100亿只兔子的食量是何其壮观。大量的兔子啃食牧草不仅抢了牛羊等牲畜的口粮,还使得澳洲土地变得荒漠化更加严重,草场被毁,沙化严重,从而又进一步影响农牧业。


澳洲绵羊产业

野兔所带来的另外一些危害就是对当地野生动物毁灭性的打击,由于澳洲大多数动物都是植食性的,在没有外来物种的干预下,它们彼此平衡发展,但野兔属于真兽类,生存能力远远强于有袋类,面对大量野兔的冲击,澳洲一些本土植食性动物一方面无法直接杀死野兔,另一方面又竞争不过,最终在野兔日益的“排挤”下,澳洲许多本土物种消失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