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成年人日均使用手机超5小时,哪个年龄段“在线”时间最长?
广州市成年人日均使用手机超5小时,哪个年龄段“在线”时间最长?
数字社会,广州不同年龄层的人如何使用电子设备?10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首期成果报告会举行。报告显示,广州市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5小时21分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0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首期成果报告会在广州举行。该调查项目是广州首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采用多层次等概率抽样,抽取了广州11区54街道的108个社区(居/村),成功访问了其中3000多户家庭5000多名市民的综合情况。
报告会现场
报告显示,广州市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5小时21分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80后平均每天使用6.9小时手机,90后和00后等“数字达人”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居民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占据每天逾三分之一的时间。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报告会上
调查显示,约95%的受访者至少拥有一台智能手机,手机作为最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次,笔记本电脑普及率约为40%,略高于台式电脑。此外,大约38%的受访者使用平板电脑,超过20%的受访者拥有新兴的可穿戴设备,便携性移动设备的普及反映了广州市民对科技融合生活方式的追求。
从60后到00后,手机的普及率差异最小。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数字原住民”不仅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还广泛涉猎其他电子产品。其中,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超过50%,其他各类设备的使用率也明显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生代的00后,虽在调查时年纪尚轻,却已在各类电子产品使用上展现出出色的适应力。这一代年轻人与数字世界共同成长,他们对电子产品的全面拥抱,不仅勾勒出都市生活的数字化图景,也预示了一个全面互联、智慧共生的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调查显示,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在各年龄段普遍存在,尤其在90后和00后中更为显著,睡前手机使用率超过60%。虽然调查显示受访者平均睡眠时长为7小时,但超过半数年轻人反映睡眠质量不佳。这可能与睡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有关。
不同年龄群体对自己使用手机时长的感知存在差异
数据显示,微信和抖音成为跨代际热门应用,主宰了各年龄段用户的手机屏幕,在统计每个人最常用的三个APP时,微信出现的比例在所有年龄层中均超过三分之一。这两款应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还提供了其他丰富的内容,逐步塑造了不同群体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年龄相近的群体往往呈现相似的应用使用趋势。老年群体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电话功能保持联系,中年人则倾向于使用购物应用,如淘宝,可能与他们的经济能力和消费需求相关。相比之下,年轻人更频繁地使用多样化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显示出他们对自我表达和社交互动的强烈需求。
而从娱乐内容等角度来看,短视频已成为各年龄段的普遍娱乐方式。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有刷短视频的习惯,即便在年龄最大的群体中,近40%的智能手机用户也养成了观看短视频的习惯。而在90后和00后群体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这一数据凸显了短视频平台在现代数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跨世代的影响力。
从学历来说,短视频的魅力同样无处不在。GPS2023数据显示,基础教育、高中或职业院校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群体中,刷短视频的比例均超过了60%。这表明,不论学历高低,短视频已经成为大众的日常娱乐方式。
从职业角度来看,商业服务业人员和设备操作及运输人员中,约80%的人习惯刷短视频,显示出这一娱乐方式在他们中间的广泛普及。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刷短视频的比例也接近70%。相比之下,农业生产相关人员对短视频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这不仅反映了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较少,也可能说明他们对新兴电子信息渠道的接触和使用相对较少。
不同职业群体的手机使用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结果还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尽管数字工具和平台已广泛普及,但大多数人对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等关键数字概念的理解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学历越高的群体了解程度更高,对相关内容有基础的了解。其中本科学历人群中,将近20%的人觉得自己非常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群体中,超过80%的人未能达到“有点了解”的基础情况,反映出他们对相关概念要么完全陌生,要么了解甚少。这一现象凸显了数字素养教育在这一群体中的迫切需求。
报告指出,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年龄段普遍对钓鱼邮件缺乏认识。这一知识盲区与当今社会诈骗案件频发的现状似乎不谋而合,暗示了提高公众数字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获取设备和网络的能力上,更体现在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技术上。智能设备的普及无疑促进了信息与科技的传播,但信息过载和隐私保护问题接踵而至。短视频平台以其丰富的内容拓展了人们的娱乐视野,但其算法推送也可能让人们陷入“信息茧房”,限制了多元化内容的接触。这种情况在不同人群间的差异尤为明显。
数字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不仅危害视力,还可能扰乱人们的睡眠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信息时代的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可小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主任阚林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