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巡礼⑫:松山湖实验中学
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巡礼⑫:松山湖实验中学
松山湖实验中学作为东莞的一所创新学校,通过开设《莞邑文化》《非遗口述史》等校本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入日常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为非遗传承培养了后备人才。
松山湖实验中学周边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独特的区位环境,让松山湖实验中学自2015年创办以来,便确立以“办一所具有创新活力的幸福学校”为愿景,构建了“创造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和创造性人格的学生。
依托以“创新”“创作”“创业”为关键词的“创造教育”课程体系,《莞邑文化》《非遗口述史》《麦秆画传承》《茶山公仔》《莞城花灯》等有关非遗的校本课程在松山湖实验中学纷纷开设,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积极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其中,《莞邑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从莞草、莞香、传统建筑、饮食、民俗、曲艺、传统工艺等方面了解东莞文化,在课程学习中,带着学生品莞香、做龙舟、画古村、吃糖不甩、做七夕贡案,通过“情感体验”“技能学习”“文化创作”展示莞邑古韵,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
以“劳创赋能·绽放精彩”为主题的劳动课程体系,以“非遗传创和创造性劳动”为特色,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项目式学习”为模式,以“生涯规划”为进阶,培养全面发展、善于合作创新并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劳动者。
辛勤耕耘,成效显著。扩大了非遗保护传承影响,增强学生对东莞非遗的自豪感、荣誉感,提升保护传承非遗的兴趣;拓宽了非遗传承发展渠道,借助社会资源和特色人才,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形式和课程建设,拓宽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生在耳濡目染下,提升了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加深了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非遗传承后备人才,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和系列活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文化观,对东莞非遗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