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团队最新研究:抑郁症病程与痴呆风险的关系
复旦团队最新研究:抑郁症病程与痴呆风险的关系
痴呆症作为一种高龄群体的常见疾病,加剧了中老年人认知损害,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经临床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减缓痴呆症的进展。因此,通过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来预防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2]。
既往研究表示,抑郁症是痴呆的可调控风险因素之一[3]。因此,对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能会对痴呆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4]。
然而,药物治疗是否能降低痴呆发病风险尚无统一定论[5-6],心理治疗与痴呆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会随着病程增长经历不同的抑郁模式[7],加重了抑郁症和痴呆之间的复杂相关性。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全面深入地探究抑郁病程模式与痴呆风险的关系,为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提供治疗策略。
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郁金泰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团队,在精神病医学领域顶级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上发表重要成果[8]。
此项研究在一项基于人群的大规模队列中调查抑郁症状的病程、抗抑郁治疗和痴呆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呼吁中老年群体积极防治抑郁症,进而预防或减缓痴呆症的发生与发展。
图1.论文首页截图
本项研究纳入英国生物银行(UKB)数据库的354313名非痴呆参与者,研究者系统评估了他们的抑郁症状及病程。抑郁症和痴呆症的诊断由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UKB数据库共同定义。
在纳入研究的三十余万非痴呆患者中,共有46280名参与者在基线时被诊断为抑郁症,其中725人在随访期间发展为痴呆症。
首先,研究者们采用Cox回归模型研究有无抑郁症、抑郁症病程和抗抑郁治疗与痴呆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患抑郁症的人群痴呆发病率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增加了51%(图2A)。
随后,根据抑郁症的病程和诊断,研究者定义了4种不同的抑郁症病程模式,包括:(1)抑郁症状新发作或恶化(症状进展),(2)抑郁症状缓解或消失(症状缓解);(3)慢性重度抑郁症状(持续严重);(4)稳定的轻中度抑郁症状(持续温和)。
他们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持续严重、持续温和及症状进展3种病程模式的痴呆风险分别增加79%、98%和195%,而抑郁症症状缓解的痴呆发病风险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高(图2B)。
图2 抑郁发生、抑郁症病程分类与痴呆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他们将抑郁症患者分为进行抑郁治疗和未治疗两组。抗抑郁治疗包括使用抗抑郁药物或心理治疗的记录。从未使用过抗抑郁药物或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被归为未治疗组。
在所有罹患抑郁症的参与者中,有22128人接受过抗抑郁治疗,其中32%接受了单独的药物治疗,5%接受单独的心理治疗,11%同时接受两种形式的联合治疗。
研究发现,治疗组痴呆发病率与未治疗组相比降低了31%(图3A),不同的治疗方法与总体相似。具体来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对比未治疗组痴呆风险分别降低了23%、26%和38%(图3B)。
图3 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与痴呆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者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他们根据抑郁症患者的病程模式分类,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持续温和与症状进展组中进行抗抑郁治疗才能预防痴呆的发生,痴呆风险分别降低了28%和32%(图4)。
此外,在持续严重的抑郁患者病程中,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痴呆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别,提示抗抑郁治疗对持续严重抑郁患者的痴呆预防效果不佳。
图4 不同抑郁症病程模式下抗抑郁治疗与痴呆发生率的关系(黑色方框表示未治疗组)
总之,该研究表明,抑郁症病程的增加会使痴呆症的发病率提高,而接受抗抑郁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痴呆风险的增加。但是,抗抑郁治疗无法降低长期严重抑郁症患者的痴呆风险,这种症状与病程的差异提示我们,对抑郁症的及时诊断和管理不仅对控制抑郁症至关重要,更是对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风险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研究首次深入探讨了不同病程模式下的抗抑郁治疗对痴呆发生发展的改善作用,不仅确定了抗抑郁治疗对预防痴呆症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指导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策略。不过,由于现存的研究尚未证明抑郁症是痴呆症的前驱症状还是独立危险因素[9]。因此,抑郁症和痴呆症之间的关系仍应谨慎解释。
参考文献
1.Livingston G, Sommerlad A, Orgeta V,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Lancet. 2017;390(10113):2673-2734. doi:10.1016/S0140-6736(17)31363-6.
2.Winblad B, Amouyel P, Andrieu S, et al. Def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a priority for European science and society. Lancet Neurol. 2016;15(5):455-532. doi:10.1016/S1474-4422(16)00062-4.
4.Winblad B, Amouyel P, Andrieu S, et al. Def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a priority for European science and society. Lancet Neurol. 2016;15(5):455-532. doi:10.1016/S1474-4422(16)00062-4.
5.Kodesh A, Sandin S, Reichenberg A, et al. Exposure to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19;27(11):1177-1188. doi:10.1016/j.jagp.2019.05.019.
6.Wang C, Gao S, Hendrie HC, et al. Antidepressant Use in the Elderl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mentia. 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 2016;30(2):99-104. doi:10.1097/WAD.0000000000000103.
7.Kuchibhatla MN, Fillenbaum GG, Hybels CF, Blazer DG. Trajectory class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older adults.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2;125(6):492-501. doi:10.1111/j.1600-0447.2011.01801.x.
8.Yang L, Deng YT, Leng Y, et al. Depression, Depression Treatments, and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354,313 Participants. Biol Psychiatry. 2022;S0006-3223(22)01554-2. doi:10.1016/j.biopsych.2022.08.026.
9.Yang W, Li X, Pan KY, et al. Association of life-course depression with the risk of dementia in late life: A nationwide twin study. Alzheimers Dement. 2021;17(8):1383-1390. doi:10.1002/alz.12303.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